盘古生物制药(aTyr
Pharma)总裁蔡学钧告诉记者,在实操中,无论是跨国制药企业还是风投,对于已有Ⅰ期临床试验即在人体概念论证(HPoC)结果发布之后,其合作和投资热情才会高涨,对于早期阶段开发项目的公司,机会相对要低。

  在项目筛选上,华医药的标准有两个:第一,如果定位全球市场,项目就要从头做起;第二,收购进入临床后期的项目,且必须具有中国市场销售权,“即越往后期的项目越紧靠中国市场。越早期的项目,全球同步上市的机会越大,但相应的开发时间会更长。”陈力说。

  应对中国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是眼下所有健康领域“热钱”涌入的最好注脚。对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陈力有他个人的见解:“必须花大量时间呆在医院,与医生讨论,与患者交流,还要与SFDA沟通,才能试图了解医疗需求到底在哪些方面。这并不完全取决于科技水平,当然我们也重视科学,不过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所开发出来的药物要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必须与医生和患者合作。”

  蔡学钧认为,华医药的模式体现了跨国公司背景与中国资源的有机组合,该模式的挑战在于能否在中国目前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下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