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破局内卷的CAR-T细胞疗法,路在何方?

2023.4.14

2017年8月,首款CAR-T细胞疗法Kymriah获得FDA批准上市。目前,FDA共批准了5款CAR-T细胞疗法上市,国内也批准了2款。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然而,在首款CAR-T细胞疗法上市的第7个年头,其销量依然不尽如人意。此外,CAR-T细胞疗法还面临着“内卷”严重的问题,截至2021年4月,全世界范围内处于临床阶段的CAR-T细胞疗法就超过了500项,可以预见,CAR-T细胞疗法未来的商业化之路同样充满挑战。

目前已获批的CAR-T细胞疗法均为自体CAR-T细胞,其复杂的制造过程、高昂的价格、全身毒性,以及非常集中的适应症(血液肿瘤),严重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被提出来,通过从健康人身上分离和编辑异基因T细胞来简化生产过程以及降低制造成本,但这种异基因CAR-T细胞疗法在临床试验中遇到了安全问题,临床试验相继被FDA叫停。

CAR-T细胞疗法的破局之路在何方?

2022年1月,Science 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CAR T cells produced in vivo to treat cardiac injur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在体内生成的瞬时工程化CAR-T细胞疗法,通过注射LNP递送的mRNA,重编程T细胞,使其识别心脏纤维化细胞,进而减少纤维化,恢复心力衰竭小鼠模型的心脏功能。

2022年9月,上述研究团队创立了生物技术公司——Capstan Therapeutics。该公司获得了来自辉瑞、拜耳、诺华、礼来和BMS五大制药公司的1.65亿美元融资。

这种体内原位构建CAR-T细胞策略可以极大简化工艺流程、低成本、标准化制备、临床使用便利、降低不良反应,获得更稳定高效安全的治疗效果,有望将CAR-T细胞治疗向普通患者可接受的药品转变。

为此,bioSeedin柏思荟与生物世界发起了在体CAR细胞疗法研讨会,由张江药谷战略支持。4月7日,百余位药企R&D和BD、临床医生、投资人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共同探讨了在体CAR细胞疗法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

欢迎致辞

图片

赵芸(bioSeendin柏思荟);王聪(生物世界)

主题分享

主题:CAR-巨噬细胞体内编辑及原位生成技术治疗实体瘤

姜新义(山东大学教授、凯玛生物创始人)

图片

姜新义教授首先介绍了传统CAR-T细胞疗法的缺点和应用限制,以及CAR-T体内编辑技术和CAR-M(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疗法)技术的优势。然后重点介绍了凯玛生物的治疗策略——体内编辑及在体原位生成CAR-M治疗实体瘤。最后,姜新义教授结合实验室前期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凯玛生物当前的3款体内编辑及原位生成CAR-M研发管线情况,分别针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原发性肝癌、脑干胶质瘤。

图片

图片由姜新义教授提供

主题:下一代通用型细胞疗法:体内CAR-T

黄可(济因生物创始人、董事长、CEO)

图片

黄可博士首先介绍了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瘤中取得的成绩和当前商业化困境,以及通用型UCAR-T细胞疗法、成体UCB/PB-CAR-NK细胞疗法、iPS来源CAR-NK细胞疗法等可有效降低成本的通用细胞疗法技术。然后介绍了下一代通用型细胞治疗技术——体内CAR-T的开发要点、代表性技术路径及企业、当前已有的治疗技术及适应症和国内外体内CAR-T企业情况。重点介绍了济因生物的VivoExpress平台及其在体内CAR-T细胞疗法开发中的技术优势,包括靶向病毒的设计、靶向静息态T细胞载体的设计、靶向静息态CAR-T细胞的制备以及体内CAR-T的概念验证。

图片

主题:基于“仿生材料”的递送平台及体内细胞重编程

曹勇斌(复东生物创始人、CEO)

图片

曹勇斌博士从递送载体角度,介绍了复东生物开发的基于“仿生两性离子”的递送平台,该递送平台可突破国外LNP载体的“卡脖子”ZL问题,可实现“口服给药”和“组织深部渗透”。最后,曹勇斌博士介绍了“仿生两性离子”的递送平台在体内细胞重编程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治疗新范式。

图片

主题:4.0 CAR-T 颠覆性技术

俞磊(优卡迪生物创始人)

图片

俞磊博士首先从临床层面介绍了CAR-T细胞疗法面临的六大痛点,而其中安全性是最主要的痛点。接下来介绍了优卡迪已获临床试验许可的全球首款安全型CAR-T产品——ssCART-19注射液,该产品突破性地用于CAR-T禁忌症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俗称“脑白”)的治疗。最后,俞磊博士重点介绍了其体内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成果,通过构建表面负载CD3抗体修饰的LNP载体,递送IL-6 shRNA和CD19-CAR组合质粒,通过静脉注射后,该系统通过CD3抗体介导靶向T细胞,在体内生成IL-6敲低的CD19-CAR-T细胞,从而杀死CD19高表达的白血病肿瘤细胞,并减少IL-6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该研究于2022年10月发表于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期刊。

图片

主题:从在体细胞治疗看新一代细胞治疗破局之路

主持:郑洋(垦拓资本投资总监)

嘉宾:姜新义、黄可、曹勇斌、俞磊

图片

几位嘉宾从载体CAR细胞疗法的递送载体(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及其效率、安全性,递送组分(mRNA、质粒DNA),以及治疗实体瘤、国内监管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姜新义教授指出,核酸疗法已从罕见病领域进入常见病,而今年石药集团的mRNA疫苗在国内获批也标志着我国对mRNA等新技术最好了准备。细胞治疗先驱 Carl June 教授同时在CAR-T、CAR-M及体内CAR-T进行了布局,这些领域都是国内跟进和发展的机会。当前的细胞治疗面临实体瘤治疗难题,结合手术切除和CAR-M,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武器。黄可博士表示,体内CAR-T技术更多的是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细胞疗法的可及性,也希望更多企业加入这一方向,共同推动体内CAR-T技术发展,此外,国内的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政策,有利于新技术的快速验证。曹勇斌博士认为,提高递送载体的安全性和靶向性,包括开发可口服递送载体,是解决CAR-T细胞疗法可及性和成本问题的核心。俞磊博士表示,从CAR-T 1.0 到 4.0 时代,目前只有 1.0 成药,这提示了我们,技术与产品是两码事,递送载体的创新,以及降低潜在副作用,是新一代CAR-T技术发展和产品研发的重点。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