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人类胚胎体外研究“14天规则”将更新

2021.6.02

  5月26日,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发布了新的指南,指出将放宽人类胚胎培养著名的“14天规则”。

  “14天规则”,即研究者不得将受精后的人类胚胎在体外培养超过两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对前指南的修订并没有提出超过14天后的最大时限。

  ISSCR称,相比于直接全盘替代或延长该时限,应该对每项研究逐案考虑,重新设立一系列阶段性的审查评价标准,以确定何时应停止试验。

294023_202106021602491.jpg

  何为“14天规则”

  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在英国降生。此后,人类接连在体外胚胎培养的存活时长上取得突破,但始终伴随的是一系列关于伦理道德问题的争论。

  1979年,“14 天原则”在美国首次被提出,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神经系统的发育始于受精后17天左右,把限制设在14天,胚胎感受不到痛觉,可以避免试验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1984年,英国“沃诺克委员会(Warnock Commitee)”发布了第一份详细报告,列举了数条关于体外受精与人类胚胎研究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这么说的:

  “我们强烈推荐,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无论是冰冻状态下或非冰冻状态下,如果没有进行胚胎移植,不能在体外存活至超过受精后第 14 天。同时,我们推荐将使用超出此期限的人类胚胎做试验的行为,都定为刑事犯罪。”

  此后,众多国家都宣布接受该规则,把它作为指导研究人员,管理相关试验的标准,科学地指导胚胎和辅助生殖研究。

  我国在2003年由科学技术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第六条第一点规定: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

  关于此次指南的发布,不少研究者预计,短期内并不会因此产生大量的研究成果,因为对于多数国家来说,还涉及到对本国具体法律的修改。

  “14天”,应该更新吗

  多年以来,所有研究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的试验室共同遵守着 “14 天规则”,或者换句话说,“没能力”不遵守。

  此前,因技术限制,科学家无法将人类胚胎在体外保存14天,该规则自然没有产生过任何实际效力。

  但这一情况在2016年被打破,当年5 月,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两个研究组分别发表研究,前者通过改造之前设计的小鼠胚胎体外培养的方法,让人类胚胎在体外发育到了受精后第 13 天,而后者通过给囊胚阶段的胚胎提供附着底物,让其可以至少在体外发育到受精后第 12 天。

  两个研究组均声明,他们已经能够体外培养人类胚胎长达13天,但按照14天标准,主动终止了试验。

  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导致不少伦理学家和研究人员不得不对“14天规定”进行重新评估,不少人认为,这项已有数十年历史的规则已经过时,允许胚胎生长超过14天,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发育,追溯一系列疾病产生的源头。

  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乔治·丘奇曾在媒体上表示:“若继续执行上述规则,可能会错过许多对社会、商业和政府政策产生巨大影响的科学研究。”

  “当‘14天规则’在40 多年前提出时,没有人可以体外培养人类胚胎超过 5 天。”生物学家罗宾·洛弗尔·巴杰是此次指南的制定者之一,“但如今这项规则已阻碍了科学家对人体组织初始发育关键时期的研究,而胚胎在此期间出现的问题,被认为会导致反复流产和先天性异常,例如心脏和脊柱的异常。”

  但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放宽“14天规则”。

  不少反对使用人类胚胎进行研究的团体呼吁制定“零日”规则,他们认为延长14天规则是因为科学家们盲目地希望扫除阻碍他们研究的任何限制。

  “无论人类处于何种生长阶段,我们都不应将其视为随意创建、操纵和丢弃的工具。取消本就不道德的‘14天规则’会使科学降级,并为无限的‘瓶中婴儿’试验打开了大门,没有任何伦理限制。”

  发育生物学家马丁·尼兹也表达了他的担忧,认为放宽限制可能会导致大量不必要试验的产生。

  对此,罗宾·洛弗尔·巴杰表示,ISSCR此次并未直接“打开”限制,而是要求对超过 14 天的胚胎研究提案进行审查。在获批之前,还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考虑社会正义、伦理道德、以及试验是否必要且合理地使用了有限的资源。

  “如果有强大的审查和监督机制,人们也不必为此感到恐惧。”罗宾·洛弗尔·巴杰说道。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