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明中药治疗的作用机制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及其所致的骨折是全球性老年人病死率和医疗费升高的主要原因。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将成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问题。”王文君说。

  传统上,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治疗。而美国妇女健康协会临床研究发现,激素替代治疗(HRT)虽然降低了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危险性,但增加了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心血管疾患、中风的发病率。

  “总体权衡激素替代治疗的利弊显示,对妇女健康的风险超过了受益。必须寻找更理想的治疗方法。”王文君说,“我们依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七七肾气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少’而组方的补肾宁心方,具有补肾宁心,燮理阴阳的功能。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精神和神经症状,同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该研究组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证明,以补肾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更年期综合征具有良好效果,实验证明老年大鼠灌服该方后虽然其血雌激素浓度不增高,但其下丘脑、垂体、卵巢、脾脏雌激素受体含量增加。该方法能增强老年雌性大鼠脾细胞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从而增强雌激素对免疫细胞的生物效应,改善衰老机体的免疫功能。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维持的骨代谢平衡中,成骨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应用的经典抗骨质疏松药物(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等),多为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缺乏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或既刺激成骨细胞又抑制破骨细胞的药物。因此,应该在深入研究和发掘化学合成药物的同时,更应注重天然植物化合物的开发应用。在补肾宁心方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及对骨质疏松良好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