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推广低冲击开发模式

  在这场建设低碳城镇的行动中,最大的创新之处便在于开发模式——— 低冲击模式。

  “在城镇交通方面,我们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保留和扩展自行车道,发展包括快速交通、普通交通,以‘快、准、廉、优’为目标来优化公交出行方式,减少交通的碳排放和城镇空气污染,用最少的交通用地和能耗来解决机动化的问题。”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如此解释低冲击模式。

  据了解,在该模式的指导下,《惠州市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索取和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促进土地紧凑集约利用,实现城镇扩容提质。

  在基础设施方面,在道路路网、竖向设计中将尊重现有地形地势,避免大开挖,城镇建成区至少有50%的面积为可渗水面积;建筑、小区直至整个城镇都将有雨水收集储存系统;所有河渠为沟通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通道,实现人工系统与自然生态互惠共生,以节约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减少能耗,实现低排放。在市政园林建设方面,将充分利用城市绿化来达到增加碳汇、吸附污染物、减少热岛效应、为建筑和行人遮阳等节能减排的效果,在交通、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采用节能新技术和经济激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