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这些“中国声音”的人,名叫李象益。他的获奖,为中国科普事业在国际舞台上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卡林伽奖”被誉为“科普诺贝尔奖”,是世界科普界的最高奖项,每年评选一人。该奖项自1952年设立以来,这是第一次授予中国人。

  获奖之后的数月,李象益度过了最为忙碌的一段时光。座谈会、科普报告、媒体采访……各种邀约纷至沓来。

  “我在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学会适当地拒绝。”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李象益如此开场。

  然而,早已习惯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认真对待的他,并没有真正转过身去,试着婉拒来自各方的请求。有关科普事业的一切活动,他更是坚持着全身心投入。

  一袭红色棉服,头顶黑色羊毛瓜皮帽,肩上背着厚重的电脑包,一边用iPhone手机通话,一边赶往约定的采访地点。今年2月中旬,记者见到李象益时,面前的这位老者给人一种特别的职业感,随性轻松与利落紧张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