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奇怪:“你们是景区的管委会,又不是国家安全部门或军事机构,仅仅问一下负责人的名字而已,这照理都应该在网站上公布的,况且我也不问他的手机和家庭电话,你怎么会这样如临大敌?办公室应该是景区的一个文明窗口,你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啊!”这位办公室的同志才很不耐烦地报出了该负责人的名字。

  负责人的名字是个多音字,记者担心弄错,又问:“他这个xiang字该怎么写?汉字中有好几个xiang呢!”对方说:“就是那个xiang!”没等记者把话说完,再次将电话掐断。

  本报记者不由扼腕叹息:且不说这是五A级旅游景区,且不说如果事情发生在景区导游的身上,都不能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当然导游倒是有可能不知道管委会领导的名字)。而事情发生在管委会办公室人员身上,按照记者对景区管委会网站的查询,接电话的即便不是一位公务员,也是一位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该管委会的领导和机关科室人员都是公务员编制,下属有些单位的人员则属事业单位编制),竟然发生这样不但对访问者没有一点起码的礼貌、而且连起码的文化素养也没有的事情,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这样的国家机关公务员或公职人员,如何能把山区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盘活,如何能使山区旅游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值得人们打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