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植物生态学家、成都生物所原所长刘照光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用“混交林”、“生物多样性”和“与当地的生产和居民的收入挂钩”的思路来治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在与茂县的合作中,成都生物所坚持将生态建设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首次提出生态链与产业链整合的新思路,红豆杉人工栽培与资源繁育和利用便是其中一例。

  199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紫杉醇(红豆杉提取物)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新药上市,引发紫杉醇开发利用热。而我国天然的红豆杉属亟待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因此,规模化栽培红豆杉成为大量生产抗癌新药紫杉醇的唯一途径。

  1993年,成都生物所成立了由科研人员组成的红豆杉栽培小组,经过几年摸索,在红豆杉的快速繁殖、栽培管理技术和紫杉醇分离提取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并将相关成果无偿支援茂县,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四川九峰天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抗癌药物紫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