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国强调:“‘卓越计划’十分人性化。”例如,学籍制度的改革,即本科毕业生若面临好工作和读研机会难以抉择时,可以先到企业去工作,同时保留研究生入学名额,工作几年后继续回校全日制读研或在职读研。

  对于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学生遇到的困难,例如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习等,李茂国表示:“有关部门将尽快制定激励政策,也希望企业可以承担起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他强调,比起财政政策,企业更关心的是安全事故处理政策。对此,他表示,万一出现安全问题,将责任分摊,以打消企业的顾虑。

  响应工程化高校各出“高招”

  为了响应回归工程化的改革,各个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也使出“高招”。

  上海交通大学突破常规,采用“4年本科制+2.5年专业硕士”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并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的4年中要有累计不少于半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实践,硕士阶段学生必须有1年以上时间在企业培养。同济大学已和500所中学、100所国外大学以及30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天津大学将从重视学习结果改为重视学习过程,在课程中增加小实验、小测验、小报告,并聘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进行设计实例剖析。大连理工大学积极和企业联系,已建立“大工——米其林卓越计划班”、“大工——浪潮卓越计划班”、“大工——用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吉林大学建立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同时工程老师须有企业实习经历,否则不能留校教书。

  据李茂国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有62所高校、85个专业、283个专业点成为“卓越计划”试点,共有3万多名工程专业学生加入“卓越计划”。李茂国表示:“学生正在陆续加入进来,预计到2020年,保守估计将有10%的工程本科生和50%的工程研究生参与‘卓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