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感染病学年度研究进展

2021.6.23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纵观2009年国内外感染性疾病研究领域,虽然没有划时代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尤其是在疫苗领域取得的成就,使得全世界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增辉,而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使人们对新发的感染性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防控措施。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约北京协和医院刘正印、李太生两位教授对相关研究作一回顾。希望在未来的一年里,感染性疾病研究领域有更大的进展。

  艾滋病 预防与治疗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新指南推出

  2009年9月,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医学会发布了HIV感染患者初级诊疗指南。

  与2004年的指南相比,新指南增加如下内容。 ① HIV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均应接受耐药性基因基线检测。② 患者暴露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后,应接受预防性治疗。③ 梅毒患者脑脊液(CSF)检查的问题。④ 在阿巴卡韦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701检测。对于HLA-B*5701单倍体阳性的患者,不使用阿巴卡韦治疗。⑤ 鉴于HIV相关肾病发生风险的增加,应对HIV感染患者(尤其是黑人患者)进行基础尿检,并计算其肌酐清除率。⑥ 在使用趋化因子受体(CCR)-5拮抗剂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前,应进行嗜病毒性检测。⑦ 对年龄在40~49岁的女性患者,定期进行乳腺癌风险评估。⑧ 强调药物依从性的同时,重视患者对其他诊疗服务的依从性。

  疫苗相关研究

  2009年9月24日,在泰国进行的针对B和E亚型的艾滋病(AIDS)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文章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这是一项基于社区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共纳入超过1.6万例成年受试者,受试者除了接受4次重组金丝雀痘病毒载体疫苗(ALVAC-HIV)进行初始免疫外,还接受2次重组糖蛋白120亚单位疫苗(AIDSVAXB/E)进行加强免疫。结果显示,该疫苗可使受试者的HIV感染危险降低31.2%。这是过去一年中,艾滋病防治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2009年,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还有另一项重要研究。美国斯克里普斯(Scripps)研究所的伯顿(Burton)等发现了2种广谱中和抗体,分别为PG9和PG16,它们可以通过与HIV-1中的糖蛋白(gp120)特定区域结合,从而阻止HIV-1感染人体细胞。

  gp120是HIV表面膜蛋白的一部分,对HIV进入人体细胞起重要作用,而且当病毒变异时,gp120与抗体结合的区域比较保守,因此,研究者认为,这两种抗体将可能对HIV疫苗开发和疾病治疗有重要作用。

  发病机制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与心内科联合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先发现,HIV感染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显著增加,即艾滋病病毒既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也能够使感染者出现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基因治疗

  2009年2月,美国学者光泰(Mitsuyasu)等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导入抗HIV核糖体基因的治疗方法可显著升高HIV感染者的CD4+细胞计数,从而有效遏制其体内病毒复制。

  甲型H1N1流感  全球动员,阻击甲型H1N1流感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同年6月将其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

  发现病毒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在线发表的文章称,2009年4月15日和17日,研究人员在取自2例美国患者的样本中,检出了新型猪源性甲型流感(H1N1)病毒(S-OIV)。该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从此逐渐展开了对此种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相关研究。

  推出指南

  WHO甲型流感专家组在复习现有抗病毒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后,就如何使用抗病毒药物,以预防重症和死亡病例出现、降低住院需求、缩短住院时间等问题达成共识,并以指南形式公布,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重症病例特点以及抗病毒治疗策略。

  指南认为,H1N1大流行毒株仍对两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敏感,而对M2离子通道阻滞剂耐药。

  H1N1疫苗安全性

  随着H1N1疫苗接种人数的增多,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该如何看待这些不良反应?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布莱克(Black)等在《柳叶刀》(Lancet)发表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加拿大、美国、巴西、芬兰、澳大利亚等国与H1N1疫苗接种看似相关的疾病和事件,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流产、不明原因死亡等的背景发生率,指出接种疫苗与这些疾病和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取决于背景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的差异。

  研究者还指出,在落实此项策略时,应该注意地理、季节、种族、年龄的差异以及处理数据的方法等。

  2009年1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我国学者朱凤才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我国生产的单剂15 μg H1N1疫苗在大部分12~60岁的受试者中具有免疫原性,能够对人群提供有效保护,不良反应轻微。

  真菌感染  IDSA更新念珠菌病临床治疗指南

  2009年,IDSA更新了《念珠菌病治疗指南》,用于替代2004年版本。

  念珠菌血症治疗方案

  对于非粒细胞缺乏患者,新指南建议可首选氟康唑或棘白菌素类治疗;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则首选棘白菌素类或脂质体两性霉素B,如有中央静脉导管,建议拔除。

  可疑侵袭性念珠菌病经验性治疗方案

  对于无粒细胞缺乏患者,首选氟康唑和棘白菌素类,两性霉素B或其脂质体作为替代。对粒细胞缺乏患者,应充分利用血清学和影像学诊断方法,使经验性治疗转为靶向治疗,除念珠菌感染外,还应考虑霉菌感染的可能,应选用同时覆盖两者的药物,包括脂质体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或伏立康唑。

  其他重要更新点

  新指南指出,两性霉素B毒性较大,仅当心内膜炎、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念珠菌眼内炎、食道念珠菌病、新生儿念珠菌病、孕妇感染(妊娠B类)时才考虑作为首选。当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骨关节念珠菌病时,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作为首选。

  此外,新指南提出“降阶梯疗法”的新概念。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心血管系统念珠菌病,在两性霉素B或棘白菌素起始治疗后,如果培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氟康唑可以作为降阶梯治疗的药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