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十八届POPs论坛分会:聚焦农药环境效应及风险评估

2024.5.27

  2024年5月17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生效二十周年之际,第十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第十八届POPs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设有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和墙报展示等多个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的代表共计800多人出席。

  在以“农药环境效应及风险评估”为主题的分会上,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薛南冬研究员,贵州大学卢平教授,河北工业大学马小东教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谢玉为副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李文希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增龙副研究员,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朱峰研究员等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共同交流与探讨,现场参会人员的积极提问交流。

105659_202405271057171.jpg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薛南冬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薛南冬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毒死蜱及TCP土壤污染、环境风险及其治理研究”,重点关注毒死婢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残留问题,以及其对食品安全和生态健康可能造成的威胁。

  该研究揭示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深度的关系,以及不同作物对毒死蜱迁移和降解行为的影响。此外,这项研究还对毒死蜱及其降解产物的短期和长期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治理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调整治理剂量,可以有效降低毒死蜱的环境风险。在治理技术的研究上,薛南冬团队采用了高级氧化技术,并利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如环铁矿来促进毒死蜱的降解。

  尽管该研究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薛南冬也指出了毒死蜱降解过程的复杂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理解其机理。

105659_202405271057331.jpg

贵州大学 卢平教授

  贵州大学卢平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新烟碱杀虫剂对非靶标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通过开发环境友好的农药分析新方法,研究农药在环境中的分布特性;建立农产品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体系,参与农药有效成分的学习方法和标准建立。

  新烟碱类杀虫剂因其高效性在农业中广泛使用,但长期施用可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影响。这项研究通过实验和高分辨率质谱解析,预测新烟碱类杀虫剂的降解产物和路径;通过形态观察和行为分析,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包括抗氧化性分析和联合毒性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等技术,揭示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和代谢途径。

105659_202405271057333.jpg

河北工业大学 马小东教授

  河北工业大学马小东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目标导向降解水/土中有机污染物低碳功能材料的设计策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该研究以实际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为研究对象,特别是工业有机污染场地和地下水污染,开发快速、简便的污染物检测方法,主要采用氧化还原方法。

  在新型催化剂开发方面,研究团队利用含碱金属的杂盐和碳材料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实现了污染物的高效氧化降解;通过实验和计算模拟,揭示了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筛选出特定微生物与工业铁粉联合作用,有效提高了污染物的还原去除效率。

105659_202405271057336.jpg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谢玉为副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谢玉为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基于环境DNA的农药水生态风险评价”,关注农药混合物和多重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开发基于环境DNA的生物多样性评估技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对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复合污染问题,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面临挑战,需要新的方法来评估低浓度、高复杂性的污染物。因此,研究团队通过开发基于环境DNA的生物多样性评估技术,快速反映生态系统的瞬时变化,为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方法。

105659_202405271057411.jpg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李文希助理研究员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李文希助理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草甘膦对大叶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降解动态及群落响应”。

  茶叶作为云南省的重要经济作物,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农药使用受到严格控制,但草甘膦作为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其在土壤中的残留问题仍然存在。该报告深入理解草甘膦降解背后的微生物群落生态机制,对于农药减量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105659_202405271057412.jpg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陈增龙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增龙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农药膳食风险评估新方法与模型”,从研究背景、评估方法和应用模型等多个方面展开阐述。

  农药膳食暴露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安全性评价对于食品安全、生态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有效的风险量化模型是评估农药膳食暴露过程中的关键工具。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确定性评估方法、分层评估方法。评估模型应用包括慢性风险评估、急性风险评估等。累积性风险评估是考虑多种化合物联合暴露导致的累积效应,使用相对强度系数模型、危害指数法、累积风险指数法等进行风险评估。体内风险评估是结合生理学或解剖学工具,使用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体内风险评估,更接近实际风险。

105659_202405271057332.jpg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朱峰研究员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朱峰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贵州省特色经济作物农药使用安全风险评估”,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分析贵州的茶叶、辣椒和中药材的安全和质量情况。

  贵州作为中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其烟草、酒和茶尤为著名。然而,茶叶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存在一定风险,包括禁用农药的非法使用问题。贵州已明确禁止在茶叶中使用草甘膦等农药,但仍有检测到其残留情况。辣椒是贵州另一重要经济作物,研究团队对辣椒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了分析和风险评估,发现部分禁用农药仍有非法使用情况。贵州的中药材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如半夏、天麻等。但部分中药材的农药使用缺乏相关标准和防治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

  研究团队通过近三年的数据监测和分析,发现贵州的茶叶、辣椒和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整体合规率较高。尽管存在个别不规范使用农药的情况,但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处罚措施,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105659_202405271057334.jpg

与会人员积极提问

  在第十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的“农药环境效应及风险评估”的分会上,来自各个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与应用,为促进农药环境安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贡献。未来,我们期待这些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保护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