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委员会(RDPAC)政府事务组一位负责招标的总监告诉记者,广东基药招标不划分质量层次,“双信封”评审中,价格分占90%,质量分只占10%,导致原研药完全没有优势,外企只能放弃。

  “但广东的政策只能影响部分省份,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省级市场外企还是有机会中标。”上述人士表示。

  北京的基药招标政策区分质量层次,中标企业数量为最低价者及2家综合评分最高的企业,这种设计“颠覆”了2009年版基药目录的低价招标,外企原研药和高端仿制药都有较大机会中标。

  令业内精神一振的是,继北京之后,青海、吉林、山东和湖南等省份都进行了基药招标的质量层次划分,湖南的政策甚至向通过了新版GMP认证的药企倾斜。虽然各省在具体执行上仍有较大差异,但在基药招标中采用区分质量层次的做法仍是现阶段唯一行之有效的可以平衡价格和质量的方法,也会利好外企相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