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叙说血沉的“前世今生”

2021.5.08


    红细胞沉降率(ESR)也称为Biernacki反应,简称血沉,看似简单而且古老,尽管其对疾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 但仍可作为炎性反应急性反应阶段的指标, 对许多炎性反应的动、复发、发展起鉴别作用。其实红细胞沉降率 ( ESR ) 是沿用的旧名称 ,它只测定红细胞在60分钟时的沉降“刻度”,并不反映沉降率。

    那么究竟血沉有多古老呢?为了寻找这个根源,查阅了很多文献,百度了很多资料,但是只是找到寥寥无几的信息。对于血沉这个这么古老的项目,似乎已经被人家遗忘了,后来在偶然中用了有道词典查了Fahraeus这个单词,发现了单词翻译为:Fahraeus phenomenon 法利伍氏现象。通过顺藤摸瓜找到了台湾一家健康网站发现了原来国外已经对血沉的历史有所叙述了。

    其实血沉跟三个医生有关系,一位叫做Edmund Biernacki,另外一位叫做Robert Sanno Fåhræus,还有一位叫做Alf Vilhelm Albertsson Westergren。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呢?

    红细胞沉降率测试在1897年由波兰医生埃德蒙•比尔奈伊(Edmund Biernacki)发明。 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红细胞沉降率仍然被称为Biernacki测试。1918年,瑞典病理学家罗伯特•法利伍斯(Robert Sanno Fåhræus)使用柠檬酸钠抗凝剂加入样本测试红细胞沉降率,后来阿尔夫•威廉•阿尔伯特森•魏斯特格伦(Alf Vilhelm Albertsson Westergren)对方法进行改良,因此红细胞沉降率测试有时也称为法-魏氏测试 (简称为魏氏测试),是现在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的标准方法。

    虽然血沉操作简便,但是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为了统一标准化。1965年起,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 I CS H )邀集有关专家,组成血沉专家组, 对标准化方案进行审定,并于1 9 7 3 年发表了第一个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 for ESR on human blood).此文件发表后,陆续收到很多对于该方法的评论。经过专家小组的研究,于1977年发表了第二个方法,称为标准化方法(standardized selected method),在这个文件里面还有提出了另一个“可接受常规方法(acceptable routine method)”用于日常工作中。在1988年起,血沉与血浆粘度等一起作为监测急性反应的手段之一,并纳入血液流变学的范畴。其标准化工作由ICSH所属的血液流变学专家组负责。1993年,该专家组将前面几个文件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后,发表了一个综合性的ICSH的血沉推荐方法。将血沉测试进一步明确分为:参考方法,标准方法和常规选定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大同小异,但是都是建立在Fahraeus和Westergren等方法的基础上。

    随着现代检验工作日趋自动化、标准化, 自动血沉仪目前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大体上已经与ICSH推荐的方法接近。由于血沉管的规格统一,抗凝剂与血液抗凝比例,测定环境温度以及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性考虑,随着标准化的发展,用一次性血沉管跟用EDTA抗凝剂直接测定将会大大提高检测人员的安全性以及减少环境的污染。

    小小血沉原来有这么多的故事,相信我们检验工作中还有很多的项目也像血沉那样子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了我们如今工作中的标准化。随着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普及,但是其中的原理和奥秘都是我们的一百多年老前辈留下来的,千变万化,不离其宗。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