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智慧城市”系列报告之智慧环保监测市场分析

2016.8.30

   监测行业每年增量空间近百亿,预期市场空间巨大

   产业链可深度发掘

   智慧环保运营链条包括感知、传输、计算、应用。环境“大”数据包罗万象,在数据中心环节中完成,数据中心是智慧环保运营链条的核心环节。根据清华大学研究成果,如果增加智慧环保顶层设计,智慧环保产业链可分为感知物联、信息传输、云储存、应用工具、顶层设计等。实现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的跨越,关键是要在原有“数字环保”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感知层与智慧层的建设。

116841_201608301448021.jpg

   行业规模增速快,市场空间巨大

   与大气治理、水处理、固废处理等其他环保版块相比,环境监测子行业在规模上很小,2014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为194亿,其中污染源监测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约占监测市场的49.2%,环境质量监测约占36.7%。根据“十三五”政策动向,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即将由污染源监测为主的阶段,转向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从根据监测对象细分领域来看,近年来环境监测行业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大气环境监测的发展,2013年发布的“大气十条”和2014年陆续出台的大气治理环保政策(《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等)为大气环境监测带来较高增速。

   2015年1月1日,“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开始实施,与之配套实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中的“按日计罚”被认为是环保执法力度的革新。就新环保法做企业违法排放成本与购买监测设备成本比较,假设各领域每台监测设备价值均为50万元,相关部门自罚单起至复查时间为15天(取中间值):

   1.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六条排污费最低处罚力度一万以上十万以下标准,另加未安装水污染排放自动检测设备处罚一万以上十万以下,合计两万以上二十万以下罚款,其中还不包括验收不合格罚款、私设乱建、超过排放标准缴纳2–5倍排污费等罚款;

   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条和第七十四条最低处罚力度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其中还不包括其他严重物质更高罚款力度;

   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条排污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另加未安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检测设备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合计十二万以上一百二十万以下罚款,其中还不包括其他严重污染物废气罚款。

116841_201608301449121.jpg


   由于不同领域污染防治法对于不同违法类型具有相差较大的处罚标准,现将各污染防治法违法条例统计如下。

116841_201608301449122.jpg

116841_201608301449123.jpg

116841_201608301449124.jpg

   由上表可知,对于企业而言,与违法排放成本相比,购买监测设备明显是更为经济守法的手段。

   环境监测是治理环境污染、衡量环境质量、检验治理效果的基础。未来,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要求的提升、环保执法监管的加强,海陆空一体化监测网的建设、第三方运营的引入,“互联网+环境”业务的开展,环境监测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预期在“十三五”期间,行业保持25%的增速,到2020年,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40亿元,每年新增的市场规模为90亿元。环境保护部、财政部2015年8月发布的《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指出2016年将对全国555个县进行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环境空气进行监测,监测站点已经开始逐步向区县下沉,监测的连续性有保障。

116841_201608301449125.jpg

   监测产品销量增长,引领行业发展的主推力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环境监测产品销量2012年出现大幅增长,同比增长45.1%,2014年我国共销售各类环境监测产品43232台(套),同比增长率达25.31%。与此同时,销售收入从2012年开始也呈现增长趋势,连续两年保持30%以上的行业年增速,2014年销售收入为61亿元,年增速回落到5.2%,主要原因是监测产品整体价格下降以及产品结构有所变化。

116841_201608301449126.jpg

   对于“十三五”期间由监测产品带动的市场空间增长,我们做出如下估算:

   大气环境监测市场增量空间在“省控点”建设。目前全国已经完成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436个国控大气监测点的建设和运行,未来还将增加国控大气区域监测站点的建设,初定是65个,国控监测点增量空间较小,“十三五”市场增量空间主要来自于监测点位向2854个县级行政单位“省控点”点位的扩展。假定到2020年,普及率达到70%,按照每个县级市建设1个监测站,运行费用20万元/年,仪器设备购置费平均150万元,则算上国控点位的增加,“十三五”期间,大气监测增量市场空间为51.6亿元。在污染源监测方面,2016年重点监控废气企业3281家,假设每个企业“十三五”期间安装价值50万元的设备,则市场空间为49.2亿元。总计“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设备销售100.8亿元。

   VOCs治理监测先行,带动设备销售增量空间。2015年县级以上城市按照50%的普及率,若全部加装VOCs监测设备,按照单价150万元计算,市场空间35.7亿元。根据2016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2016年重点监控废气企业3281家,VOCs监测普及率假定50%,根据周介监测原则,每个企业安装价值50万元的设备,则市场空间49.2亿元。总计监测设备销售的市场空间约为84.9亿元。

   监管趋严,水质监测迎来发展良机。在地表水监测方面,2016年3月环保部印发《“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方案在原有972个国控断面(点位)(其中,河流断面766个,湖库点位206个)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新增,调整后总国控断面(点位)达到2767个(其中,河流断面2424个,湖库点位343个),净新增1795个,每个监测站平均150万的仪器设备购置费和20万元/年的运行费,“十三五”期间,地表水水质监测共新增市场空间44.9亿元;在污染源监测方面,2016年,国家重点监控的2660家废水排放企业和3812家污水处理厂也将陆续新建会或升级排污监控能力,安装在线监测设备,按照参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50万元/套的价格计算,市场空间约为112.1亿元;在地下水监测方面,国控和省控的约550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覆盖面积将建设污染监测系统,根据2015年批复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初步设计概算,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将共同建设1个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国土资源部将建设10103个地下水监测站点、31个省级地下水监测中心和信息节点,改建2个地下水均衡试验场、1个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总工期为3年。则全国需要建设1万个左右监测站点,按照目前地下水监测系统10万元/套价格计算,市场空间约为110亿元。综合来看,在水质监测执法从严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间水质监测市场空间约为267亿元。

   “土十条”提出,土壤监测市场测蓄势勃发。相比大气污染、水污染,目前土壤污染全国上下还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层面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土十条”的颁布将土壤污染放在了新的高度,要求“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面对我国辽阔的土地,现有的调查远远无法满足土壤污染防控和治理修复的需求,市场空缺巨大,土壤监测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截至2015年12月,全国已设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31367个,其中包括一般点位22816个,风险点位8551个,覆盖90%县(市、区)。2016年拟继续增加7000个风险点,占已建成网点的22.32%,由于土壤流动性较差且污染物成分复杂,土壤监测网点较大概率将依赖基于实验室的取样检测为主,而非连续在线监测设备,土壤监测设备需求庞大。根据当前主要土壤监测设备价格,每个监测网点平均设备投资约在20万元左右,则监测设备销售的市场空间约为4.9亿元。根据农业部、国土部和环保部的规划,“十三五”将新增16万个国控点位,则就全国范围而看,土壤监测市场空间高达320亿。

116841_201608301435429.jpg

   综上所述,“智慧环保”市场空间在千亿元量级,这个估算并未包括在线监测软件设备开发部分等。通常就典型项目投资比例而言,监测能力在50%以上占比最大,其余包括匹配能力建设(20–30%)、信息软件开发(20–30%)等,预估在线监测软件设备空间可达113亿元。

   全方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实现智慧环保的最终目的

   PPP模式为智慧环保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智慧环保物联网处于起步阶段,在不同链级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智慧环保项目主要有五种投资运营模式:政府独自投资建设;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建设;政府与运营商合资建设运营;政府牵头,运营商建设的BOT模式;运营商独立投资建设运营。综合来看,这五种模式政府参与度逐渐下降,运营商参与度逐渐增强,每种运营模式各有利弊,同时适用情况有所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对于资金实力雄厚,可以选择政府自建或政府投资;如果政府缺乏资金,但同时又希望能保证对项目的控制权,则可以选择合资建设等。

116841_201608301435428.jpg

116841_201608301435427.jpg

   智慧环保项目投资需要大量资金,如无法运营产生经济效益,最后会成为地方政府债务;同时为了保证资金使用成效,一般采用后补助模式,通过考核验收后才能拿到补贴。因而,资金问题是智慧环保项目建设面临的挑战。除政府财政支出外,灵活的投融资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民间资本进入,PPP模式是未来智慧环保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为政府节约财政支出,同时投资方可以通过项目后期的运营获得收入。

   目前智慧环保项目仍以销售监测硬件以及软件为主要盈利模式,但综合型PPP商业模式已出现。PPP模式更受政府客户欢迎,是未来发展方向。智慧环保项目需要企业硬件研发技术、数据挖掘、系统服务、投资融资等综合能力。目前智慧环保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仍是政府,因此社会资本需要尽量将项目选在财政支付能力较强、当地政府主管领导大力支持的区域。

   2015年8月31日,聚光科技公司公告与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就黄山区“智慧环境”、“生态治理”及相关产业项目开展全方位合作,投资总额不少于5亿元。框架协议内的合作内容包括流域河道治理、湖泊生态修复、湖泊水质监测、入湖流域水质监测、山洪预警、城区内河治理、城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营等,涵盖水环境的监测、信息化、治理和运营等环节。聚光科技表示,该项目如能正常实施,将有助于增强公司“智慧环境”及“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经验。该项目投资总额占2014年聚光科技经审计营业收入总额的40.65%,若能顺利实施,会对聚光科技本年度及以后年度的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环境监测网络是实现智慧环保的终极目标

   自“智慧环保”的概念形成以来,多个国家和城市逐步开始推进智慧环保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建设内容各具特色。其中典型的智慧环保应用包括哈佛大学的“城市感官(City Sense)”计划、美国密歇根州的“回收奖励(Rewards for Recycling)”项目、美国大鸭岛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塞尔维亚河川水质污染管理与预警系统、法国巴黎穿戴式无线传感器检测系统等。

   近年来,国内环保信息化受到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视,环境保护事业进人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深圳、江苏、重庆、河南、河北等地智慧环保的建设,已经凸显出信息技术在环保领域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深圳的环境地理信息平台

   我国智慧环保领域较早的探索是深圳,2007年,深圳启动“数字环保”项目建设,2009年开始,深圳“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升级,形成的综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空间一体化技术、三维仿真GIS平台、环境模型分析、环境在线监测、生态资源测算、环境应急遥感、移动执法平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等软硬件集成研发。

   “深圳市环境地理信息平台”是深圳环境监管及预警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建立了空间数据集中管理和服务的统一平台,可提供7大类、31个专题图服务。平台为其他监管业务系统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的二次开发包,结合数学模型,可直观动态演示区域空气流动、污染物的扩散过程,进行空气环境质量的实时动态模拟,为预报预警、规划环评和空气污染控制策略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持。该平台荣获了由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简称Esri公司)颁发的“2012年Esri全球特别贡献奖”。该“智慧环保”系统利用环保的核心业务逻辑和各专业的数学模型,实现了空间数据和空间服务的统一管理,成为全球环保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先驱单位。

116841_201608301435426.jpg

   江苏的“1831”智慧环保系统

   江苏省环保厅于2011年启动“1831”智慧环保系统,生态环境监控平台可将水、声、辐射、汽车尾气等和环保有关的因素的高精度地图以及相关数据集呈现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实时监控污染源和环境质量信息。“1831”系统还运用了三维立体技术,“随意推拉、随意使用”,可以立体监测太湖流域、企业工程流程等。

116841_201608301435425.jpg

   在系列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将实现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的跨越。在加强感知环境信息化与物联网数据管理建设的同时,环境监测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作为掌握智慧环保数据端的环境监测企业,在智慧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智慧环保的兴起将在“十三五”期间获得加速发展,这给环境监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我们认为,按照智慧环保整体层级规划,在感知层监测方面将不再局限于区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其他监测的分类,而将追求监测行业数据一体化。未来商机和发展点将逐渐从感知层建设到整个智慧环保体系,即重点从设备销售转移到运营维护,直至数据一体统筹,加强物联网的建设。目前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感知物联”层,若想在智慧环保领域占据优势,可能需要与“应用工具”层IT企业展开合作,弥补短板。我们认为,监测行业企业与IT企业的合作需要:1.建立健全传输层,打通信息之间的壁垒;2.加强信息技术软件在环保领域的研究,强化实时智能化处理与智能分析模型;3.在打好以上层级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尝试智慧服务平台的构建,共享基础信息设施信息,做到智慧感应、智慧传输、智慧共享,从而实现统一的生态网络。

116841_201608301435424.jpg

   按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总目标,到2020年,全国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若想在智慧环保领域夺得头筹,企业需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兼收并购监测领域较强的公司、信息实力较强的IT公司以强化自身的监测技术、物联网技术,提高智慧化程度,从而提高智慧监测设备在市场的份额。近年来PPP模式受到财政部力推,而在PPP模式下环保订单将更大更综合,也本身也对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智慧环保需要企业选择PPP的运营模式,抢夺有限的PPP订单,这将进一步驱动上市公司再融资与并购力度,最终与政府一起建设实现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智慧环保推荐标的

   聚光科技——环境监测龙头受益行业景气度提升,订单高增可期

   聚光科技成立于2002年,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领域的仪器仪表,并为环境保护、工业过程、公共安全和工业安全提供分析测量、信息化和运维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近年来,聚光科技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收购优秀企业拓宽产品面。

   聚光科技在分析仪器领域是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环保部认定的“环境监测仪器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目前,公司监测产品覆盖在线监测、安全监测,以及便携监测等众多领域。聚光科技先后收购武汉中红检测科技有限公司65%的股权、宁波大通永维机电工程有限公司55%的股权,有利于公司拓展第三方检测业务,整合工业运维服务行业资源。聚光科技通过收购荷兰BB公司75%股权,从而实现控股荷兰BB公司拥有100%股权的Synspec B.V.。荷兰Synspec公司是在VOCs监测领域世界最知名的公司之一,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地区,拥有广泛的全球客户忠诚度,营销渠道覆盖全球主要市场。通过此次收购,聚光科技获得了世界领先的VOCs监测技术。实验室分析仪器领域,公司先后收购北京吉天、上海安谱,快速获得国际领先的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产品,进一步完善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产业链。

   公司具备环境监测领域全产业链产品,在建设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前期公司在江苏如东的3.108亿元监测项目包含基于“互联网+”的大气环境监控预警网络以及园区企业LDAR检测,是生态监测网络小型范本。此外公司前期与黄山、章丘、鹤壁等城市签订“智慧环境”、“生态治理”及相关产业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助于增强公司智慧环境、海绵城市及环境综合服务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经验,打通公司现有各业务的价值链,是公司投资PPP项目的重要新起点。各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20亿元,有利于公司业务规模和经营效益的增长。我们看好后续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订单持续高增长,公司业绩迎来加速释放期,预计16、17年净利润分别达到4.6、6.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16841_201608301435423.jpg

   盈峰环境——政策加码,打造“智慧环保”综合服务平台

   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2006年盈峰集团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传统主营业务为漆包线销售业务和风机业务。2016年3月,公司发布环保战略,公司名称由“上风高科”更改为“盈峰环境”。环保领域监测为先,凭借全国最早进入环保监测领域企业之一的宇星科技在技术、市场、品牌方面具有的良好优势,在未来几年内会继续引领公司快速搭建战略布局,占据市场优势地位。另外,控股子公司东方环保具有多年垃圾焚烧发电从业经验,且手握多项ZL;公司于2016年8月相继收购三家污水处理企业,至此公司已形成监测为主,固水平台双辅的构架,为以后平台的快速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全力向环保领域转型,着眼打造综合性“大环保”平台。截至目前公司环保战略构架已基本形成,已完成环境监测平台、固废平台、水治理平台的搭建,未来将在大气治理、危废、土壤修复、生态修复、智慧城市等领域方面加速,快速完成公司在环保领域布局,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环保企业。

   宇星科技在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污染设施治理运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每年均会获得大量订单,累计为下游行业超过7500家用户提供各类气体、水质、水文环境监测产品,应用于电力、石化、水泥、印染、市政、水利等领域,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修复、农业灌溉服务。在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中,产品线齐全、项目经验丰富将为公司带拉大量订单。

   公司以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综合环境服务商为愿景,我们继续看好公司在环保领域的并购延伸。目前已完成监测平台、水治理平台、固废平台的搭建,未来还将在大气治理方面加速布局,并拓展土壤修复,生态修复,海绵城市等领域。我们看好公司后续的环保战略规划,预计未来公司将逐步通过外延并购方式实现产业覆盖。不考虑此前公司公告的增发和收购,预计公司16、17年净利润分别为2.89、4.25亿元,折合EPS0.40、0.58元,维持买入评级。

116841_201608301435422.jpg

116841_201608301435421.jpg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