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Nature Communications:精子运动模式的进化

2015.11.17

  最新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开阔环境中相比,人类精子在靠近一个表面时,游的更快更直。这可能反映出适应狭窄生殖系统的进化策略。

  大多数生物的精子拥有长尾巴,就是一种鞭毛。精子通过螺旋形地扑打自己的长尾巴来向前进。在水生动物中,这样的游动方法让精子可以穿过水域,找到自己的归宿——卵子。但是,对于那些生殖系统完全在体内的动物,他们精子就需要和大量的表面积做抗衡。在陆生生物中,雌性动物生殖道表面是如何影响精子的行为,关于这一点我们并不清楚。

  为了仔细研究这点,David Sinton和他的研究团队,拍摄了人类精子在离玻璃表面一微米时的游动。并和人类精子在大量自由溶液中游动做了比较。他们发现,当精子在一个表面上游动时,会采取一种特别的滑行游动方式,从而能够沿着表面游的更快更直。当精子处于模仿人类雌性生殖道的黏液中运动时,这种滑行游动模式出现的频率会更高。相比之下,公牛的精子,紧贴一个表面时游的则更慢。

  人类受精发生的输卵管,是一个封闭而存在大量黏稠液体的环境。牛的输卵管相对人类就要大的多,公牛精子需要和表面发生互相关系的频率要低很多。因此,人类精子的采用的滑行游动模式,似乎是适合人体狭窄的生殖系统的一种进化模式。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