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分析

2019.3.01

一、引言

水质监测工作是指通过监视和测定水体中各类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通过组织开展重要水质监测,取得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数据,将监测成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各级政府制定水资源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质量控制是指通过监视质量行程过程,消除质量环节上所有阶段引起的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在水质监测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不断提高水环境监测水平,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预防提供信息数据。

二、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对自然进行着不同方式的改造。与此同时,由于人们改造过程中只注重自身的需求,导致水、空气等遭受一定的污染。近年来,水资源越来越受到污染,水环境质量越来越差,水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其质量状况。为保护、改善水质量,人们对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和监测,以便能够得到明确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污染的发生。在治理及控制水污染的过程中,水质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水环境的样品比较复杂,且水是流动的,变化比较快,具有极强的时间和空间特性,受人为和空间的影响也比较大。基于这一情况,为确保水质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密性,保证监测的质量可靠,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加强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曾经不重视对水环境监测的力度,没有建立完整可行的一套体制,缺乏广泛性,对水质管理的预防措施不明显,只有出问题了才采取监管,这些都是流域水环境监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的问题。

1、监测体制问题

没有完善的流域水环境监测体制,导致水环境监测遇到很多问题。水环境监测部门属于政府机构,但是政府机构中涉及水环境监管的部门比较多,由此出现很多部门同时管理的情况,降低了工作效率。有时在处理问题要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涉,导致工作难以顺利稳定的进行,甚至在出现水环境污染的事件后,相互推卸责任,因此出现了职能不明等情况,这对控制水环境的污染以及出现污染后的治理情况很不利。

2、采样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采样断面与采样点位的布设、样品采集频率与方法的确定、样品采集后的预处理、样品装置容器的选取与洗涤、样品保存与运输等技术如果把握不当,就容易出现问题,对样品的代表性与完整性产生基础性的影响。例如:在测定含油水域中,为测定水中乳化状态与溶解性油采样时,没有避开漂浮在水表面的油膜。

3、过于统一的标准

没有结合各个地区的特色出台相应的管理标准,因为每个地区的监测环境都不相同,而且监测内容差之间的差别也很大,用同一套方法,显然是不适合的。制定的监测方案只有结合地区的特点,才能解决好不同区域出现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匮乏的监督评估机制,造成我国按照地方分别管理的水环境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极低,并且地方性管理的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不合乎现状。所以,由水环境监测部门统一部署就成了一个最佳选择。

4、分析仪器及试剂的问题

在分析仪器方面,如果仪器的测量范围不够大,灵敏性较低,在测量样品时,其测量准确度就会较低,误差较大。在试剂方面,如果使用的试剂纯度精度达不到要求时或所使用的纯水的纯度达不到要求,都将会导致配制的试剂存在浓度误差。例如,高锰酸钾、盐酸羟胺、蒸馏水等试剂往往会含有痕量汞,会导致空白偏高,对其净化处理不当会造成引入误差。

四、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1、监测方法与监测环境

(1)监测方法的选择

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也就会出现不同的监测质量。所以,要想获得更为准确、合理的监测结果,还要选用相应的监测方法。一般情况下,监测过程必须要根据国家已制定的标准完成。除此之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行业标准或区域标准。若無特殊情况,水质监测不能采用其他方法。

(2)监测环境的控制

当监测人员的自身素质与监测仪器质量均达到相关要求后,还需要注意水质监测环境这一个环节。某些监测方法必须要以某种特殊环境为前提条件,如微生物监测必须要在缓冲间或无菌操作的环境中。所以说,合理的水质监测治疗还必须要依赖于科学的监测环境。

2、加强对实验室环境的控制

实验室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需要。此外,要确保实验室的设施、测试场所以及能源、采光、保温、通风等都能满足监测工作的实际要求,保证环境条件不会影响到监测结果的有效性、测量准确度、稳定性及操作性。对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工作有待加强,保持实验室的环境清洁、整齐、合理布局。

3、从污染源着手来选择水质监测点

监测地区的水文特点是水质监测需要充分考虑的,根据主要污染物的特点,对不同形式的监测进行扩散与分布,监测点的确定也要尽可能地符合区域的地理特性,比如:水质监测的地点为渗坑、渗井,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含水层就具有很大的渗透性,这个地区的水体污染就比较容易成块状。针对这样的区域,监测点的位置设定就应该与地下水流向垂直和向平行,在这样的两个方向上,就能很好的扩散监测污染物。如果污染区域为地区性的渗井或者渗坑,但是这个区域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很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点状污染,这个时候监测点就应该放在与污染源距离最近的地点。

4、培养专业人员,加强队伍的素质建设

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是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保证。水质监测工作中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监测质量,所以,必须要加强业务培训及岗前培训,严格制定员工考核制度,尤其要注意对关键人员的资格审核。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教育培训要力求提高业务技术,更要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和业绩。

五、结语

在水质监测过程中,实验室软、硬件条件都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具体原因有很多,只有将监测结果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在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应该以国家已有检验标准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提高水质分析人员的自身素质,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从而确保水质分析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