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临床免疫检测的干扰因素

2019.12.07

免疫检测法中能够改变被检测物浓度或改变被检物与相应检测抗体结合能力的物质,均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干扰因素:

自身抗体、异嗜性抗体、人抗动物抗体及其他一些结合蛋白等,脂血、交叉反应及一些分析前变异、基质效应、甚至检测的设备不同也可对免疫检测造成干扰。

干扰原理:

1、通过改变被检测物的浓度影响该物质最后的检测结果,如激素结合蛋白、检测物自身抗体。

2、通过干扰抗原抗体结合影响检测结果,如:异嗜性抗体和钩状效应(HOOK效应)等;一些治疗性抗体药物也可以通过与检测试剂中的抗体竞争抗原,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

自身抗体:

大部分自身抗体为IgG型,亲和力较高,可对竞争法和免疫测定法产生较强的干扰,包括:酶类(肌酸激酶、淀粉酶)、肌钙蛋白、甲状腺激素(游离或总甲状腺)、甲状腺球蛋白、胰岛素、催乳素和睾酮等。

异嗜性抗体:

包括天然抗体和一些自身抗体,针对的抗原不明确,可能来自于食物中的动物成分、与动物的接触或疫苗接种等,通常能够与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种的抗体反应,属于亲和力较低的结合反应。

独特性抗体:

能结合到被检测抗原上,影响免疫检测过程中抗原抗体的结合,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独特型抗体和自然产生或自身免疫源性的类风湿因子(RF),是免疫检测过程中异嗜性干扰的主要因素,RF是患者体内针对变性IgG的内源性IgM抗体,可模拟异嗜性抗体的作用结合其他物种来源的抗体,可直接连接ELISA法中的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引起假阳性结果在日常检测中比较多见。

HOOK效应

在免疫分析法中,如果被检物质浓度过高,过量的未被捕获的抗原与检测抗体发生结合,阻断了捕获抗体一抗原一检测抗体复合物的形成,从而产生假阴性结果,称为HOOK效应;通过稀释标本或增加检测抗体浓度,改变被检测物与检测试剂中抗体的比例,可以避免或减轻HOOK效应。蛋白因素

包括:补体、溶菌酶、副蛋白等。IgG K链副蛋白可与TSH检测试剂中的抗体结合,阻碍TSH与捕获抗体或检测抗体结合,导致TSH水平的假性降低。

补体:可通过结合免疫球蛋白的FC段,阻断被检测物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干扰被检测物的检测;这种干扰可同时抑制被检物与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的结合。溶菌酶也可与免疫球蛋白结合,直接连接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导致检测结果假性升高。

由于各种干扰因素会导致免疫检测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进而引起临床对疾病的误诊误判,甚至错误的治疗,因此临床和实验室都必须对免疫检测中的干扰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尽可能减少干扰因素造成免疫检测假性结果的误判,当出现检测结果与临床征象不符时,临床医生与检验医师应该及时、充分、有效和持续的沟通。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