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珍惜27~42岁/但最怕……

2011.11.03

   《北京青年报》2011年10月30日C3版关于人的大脑能力有如下一段报道:

  几年前,美国科学家更是发布了一项骇人的结论:人类大脑在22岁处于顶峰,推理能力、思考速度和大脑的图像处理能力会在27岁开始走下坡路。换言之,27岁是你大脑衰老的起点。这项发表在《衰老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 of aging)杂志,研究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蒂莫西·索尔特豪斯历时七年,对2000多名研究对象进行轮番“游戏”后得出的。这些研究对象参加了视力游戏、单次记忆闯关、故事细节再现和抽象符号的辨认等实验环节。

  有趣的是,27岁时的大脑衰老仅是推理、思考速度和图像处理能力的降低。大脑这一人体“司令部”及其复杂,担负的任务多着呢。例如该报告指出,人的记忆力要到37岁才开始明显降低,大脑的所有能力要到42岁才可能走下坡路。而人们靠积累获得知识的能力到60岁,也不会衰退。看来,即便你早过了27岁,也无需担心被公司内的小年轻迅速淘汰,科学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年龄代表着经验丰富度和知识积累值。

  对照自己的经历,确实认为上述的27~42岁是我的科研黄金年龄。请看我主编之一的《有害物质分析——仪器及应用》一书第285页表20-3,“离子交换原创性进展”:

  1、1976年,小型离子交换柱设计及Kd40法,学术贡献5星,实际完成1970年,年龄29岁;

  2、1980年,完成“超负载离子交换分离”,学术贡献4星,实际完成1969年,年龄28岁;

  3、1984年,完成“阳离子交换分离金属离子淋洗剂浓度速查法”,学术贡献5星,实际完成1978年,年龄37岁;

  4、1985年,完成“合成LZ85树脂,分离克级纯钴盐中微克级镍”,学术贡献4星,年龄44岁;

  5、1975年,“用冷压法制备含固态铅离子选择电极”,学术贡献4星,年龄34岁。该成果制备了离子电极中最难制备的铅离子选择电极,并在江苏电分析厂商品生产,成果的实用价值超过了Orion(奥立龙)公司(现赛默飞世尔公司)的高温热压法。

  至于2008年完成的钢中15种微量稀土元素光谱分析,虽说分离、测定、标样测试都很好,且在国外发表了,按说攻克了钢铁分析公认最后难题,但我认为其学术贡献严格来说不能达到3星。2008年我67岁,如上所述,是凭“经验丰富和知识积累”完成的,此时我已谈不上原创能力。

  所以,请年轻分析化学工作者高度珍惜你的27~42岁,因为你只有一个27~42岁。

  当然,你可能面临存在的不利因素:

  1、没有真才实学的老分析化学工作者指导你;

  2、看国外文献有困难;

   3、单位大小会议过多,实验做了一半,领导突然又通知你放下工作马上开会,若迟到,可能被认为对领导不尊重;

   4、生活压力过大;

   5、最怕本单位没有真正的学术创新气氛。

  说明,上述发表论文(绝大多数在《分析化学》杂志)比实际完成的时间靠后,原因是完成时间在文革期间,我国尚无分析化学类期刊,另一原因是涉及保密。

  我幸运,在文革期间,我是我们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约1200人中极少的没有参加造反与保皇争斗中的群众,即消遥派,全身心在从事分析化学研究,那是的特点是没有大小会议,没有管你,好啊!要知道文革1966~1976年,我是25~35岁,恰好在27~42岁之间,幸运啊!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