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2030年中国脑计划将闯入“终极疆域” 将成为大国必争之地

2017.4.18

  人脑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前的认识能力,传统的细胞生物学等的实验室研究对于解决人脑对复杂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加工及高级认知功能的机制,犹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时至今日,大脑依旧是人类认知的黑洞。脑科学研究不仅是当前国际科技前沿的热点领域,也是理解自然和人类本身的终极目标。

  中国脑计划的“一体两翼”

  目前脑科学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跨越式发展时期,脑科学研究和类脑人工智能将给世界带来重大的突破性变革。在如此重要的科技领域,全球脑科学和类脑研究正处于重大的变革时期,中国不应错过。2016年,“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之一,也被称为中国“脑计划”。

  中国“脑计划”分两个方向:以探索大脑秘密、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和以建立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类脑研究。“一体两翼”中的“体”是以研究脑认知的神经原理为主,研发脑重大疾病诊治新手段和脑机智能新技术为“两翼”。

  “中国脑计划”主要解决大脑三个层面的认知问题:1)大脑对外界环境的感官认知,即探究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如人的注意力、学**、记忆以及决策制定等;2)对人类以及非人灵长类自我意识的认知,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人类以及非人灵长类的自我意识、同情心以及意识的形成;3)对语言的认知,探究语法以及广泛的句式结构,用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

  追根溯源,快速发展

  近年来,世界多个国家加快了脑科学研究的步伐。脑科学研究已成“兵家必争之地”,吸引全球众多顶尖科学家投身其中。2013年,欧盟启动10亿欧元“人类脑计划”;同年,美国宣布启动45亿美元美国“脑计划”;2014年,日本也启动了大型脑研究计划。欧盟的计划侧重从脑连接图谱以超级计算机技术来模拟脑功能,美国的计划更关注研发新型脑研究技术,而日本的计划则聚焦以狨猴为模型研究各种脑功能和脑疾病的机理。

  为了加快我国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各类规划纲要均进行了部署,重点布局的实验室和研发平台也蓬勃发展,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等机构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从2010年的每年约3.48亿,增长到2013年的每年近5亿元人民币。虽然资金不断的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追其原因,除了重大变革性技术的缺乏,还有跨学科的人才建设的不足。虽然在语音识别,脑组织成像等个别技术领跑于国际,但还有更多领域,需要突破。

  未来我们更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之间如何平衡?边界在哪里?不同学科,不同团队之间如何协作发挥最大价值?如何开展有效的国际竞争和合作?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17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学术研讨会(http://meeting.bioon.com/2017brain)将于5月19-20日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将邀请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院士,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类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吕宝粮教授等等重量级嘉宾,围绕脑疾病和类脑智能两大脑科学应用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