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最新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检测技术进展(二)

2020.8.31

  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创始:免疫组织化学

  人类最早是在组织样本中实现了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组织特异性的标志物在现代医疗中被经常用来研究肿瘤等疾病中的病理变化。最经典的被转化医学成功应用于组织中标志物检测的方法是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特别是在肺炎中的早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1940年代发明时[1],初衷是证实病原体的存在部位,例如肺炎球菌II型和III型多糖在鼠中的定位。过氧化物酶标记技术在1979年成熟,免疫组化的灵敏度被显著提高。带来的直接益处是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检测。多数情况下免疫组化使用酶联抗体来进行显色反应,并通过显微镜镜检。尽管在医学检验中使用广泛,但这项技术仍然存在瓶颈:需要非常专业的操作人员和极为严格的标准,还仅能得到半定量的结果。近些年来专家致力于免疫组化的标准化和自动化。但要在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实现非常一致的免疫组化,并且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等区分度方面达到一致的判别标准,还面临众多的困难,争论和挑战。人们对免疫组化应用于标志物检测的展望包括提高灵敏度以检测低丰度蛋白,较好的动态检测范围,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以判别标志物表达的细胞类型甚至是细胞器类型。另外,免疫组化在多重性,绝对定量以及特异性方面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关键:体液样本检测

  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为有大量在血浆或血清中的蛋白标志物被鉴定。尽管这些蛋白有较高的转化医学价值,但现有技术的检测灵敏度或检测能力仍然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事实上在过去长达15年时间里,平均每年进入临床应用的新的生物标志物仅为1-2个。在平台的选择方面,灵敏度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准确性,可重复性,动态检测范围大小以及样本通量决定标志物检测能力。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质谱技术在体液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不广:质谱最主要的缺陷是不适合复杂样品的分析,特别是体液样品,体液的样本除了成分复杂,更有巨大的动态范围。

  在血清和血浆这样的生物样本中检测蛋白标志物,动态检测范围是区分度的关键。不仅个体间同一指标可以出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产别。同一份样本里的不同标志物更是可以达到10个数量级的差别。例如白蛋白含量大约在30-50mg/mL,而细胞因子可低至pg/mL. 而潜在的大量新型生物标志物甚至会远低于已知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新标志物常表达量较低,因而未被传统技术检出)。血清和血浆样本因其容易获得性,一直被当做最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样本。但由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稀释作用,血液样本中的蛋白标志物通常含量极低,需要高灵敏度的技术才能有效检测。

  总体而言,对于体液样本的检测,人们需要较高的灵敏度来检测表达含量很低的样本。同时,尽可能拥有较宽的动力学范围来适应样本的浓度差异。尽管很多研究者可能认为现有传统技术已经可以很方便地测定一些常规的生物标志物,但事实上人们还是会经常发现有重要的标志物无法测得,并且根据数据结果较轻易相信样本中不存在目标分析物。在意识到现有技术其实不能充分检测样本中含量较低的分析物之前,重要生物学现象的发现机会就已经错失了。关于这一点在后文的篇幅中将做简明扼要的讨论。多重生物标志物检测(Multiplex)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使得研究者更容易利用有限的样本和经费做出科研发现,受到广泛的欢迎。但不论哪种平台,多重检测与生俱来的检测指标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很难避免,在涉及超高灵敏度检测需求时这种干扰经常大到无法被研究者忽视。这也解释更前沿、对数据要求更高的工作,例如药物研发,通常不把多重检测技术当成首选方案。

  如需下载全文,请点击此处访问百度文库>>

  上一篇 最新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检测技术进展(一)

  下一篇 最新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检测技术进展(三)

  索取资料

  来源:默克生命科学

  联系电话:021-61515136;400-889-1988

  E-mail:yanlei@gongye360.com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