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麦收时。6月17日,记者来到江苏南通袁桥镇农民刘先农家的田头,只见10亩麦子收割完毕,隆隆作响的拖拉机拖着秸秆还田机在田里来回奔跑,将秸秆切碎,翻埋入土。

  “淹上水浸泡24小时后,浅水耕翻,秸秆还田作业就基本完成啦!”67岁的刘先农告诉记者,“现在全镇没有人再烧秸秆了,秸秆还田鼓了粮袋子,富了钱袋子,又肥了地力,哪还舍得烧啊!”    

  南通的农民们,为何能改变一烧了之的习惯,热衷于机械化秸秆还田?他们是如何计算秸秆还田这笔账的呢?南通市又是用什么办法,让广大农民有了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呢?

  秸秆一烧了之危害多,“堵”不是办法,“疏”才有出路    

  “如果秸秆没有出路,焚烧公害就会屡禁不止!”南通市农机化推广中心主任缪明对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危害深有感触,“农民的生活方式变了,过去十分宝贵的庄稼秸秆似乎成了‘鸡肋’,对秸秆作为生活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少。为赶农时、图方便,农民对秸秆干脆一烧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