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漆酶在前处理加工中的应用

2024.5.08

漆酶在前处理加工中的应用

3.1.1麻煮练

麻纱煮练通常采用化学方法。为了探究生物酶对粗纱的煮练效果,M.Ossola等[19]采用包括漆酶在内的几种生物酶对亚麻粗纱进行处理,初步认为漆酶/介体体系对麻纤维有一定的煮练效果。

Sharma等[20]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利用漆酶处理麻纱后,纱线的条干均匀度显著提高。Liu等[21]采用果胶酶与漆酶的脱胶工艺,使黄麻纤维中杂质的去除更为容易。首先,将原麻纤维用混合酶液处理,配方为酶用量1%~2%(owf)(果胶酶∶漆酶为3∶1),浴比1∶15,在酸性(pH值5.0~5.5)和碱性(pH值7.5~8.0)条件下处理后取出,室温下预处理10~14 h,然后用85~95℃热水淋洗;之后再以还原性漂白剂处理,即得到洁白的黄麻纤维。

3.1.2漂白

Hedin和Ardon等人[22-23]通过研究发现,黄酮类物质是导致织物泛黄的主要组分。这些化合物以类黄酮为骨架,含有多个酚羟基,对漆酶的氧化作用抵抗力较差。T.Tzanov等人[24]最先进行了将漆酶用于棉织物漂白的尝试。研究结果表明,单独利用漆酶处理会使织物的黄度进一步增加,而结合双氧水处理则会使白度大幅提高,如图3所示。

C.Basto等[25]采用超声波辅助漆酶/双氧水进行棉织物的漂白试验表明,在超声波作用下,漆酶更容易与底物接触,作用更彻底,可进一步提高白度;而且低强度的超声波(7W)并不会影响漆酶的活性。这种预漂增白效果的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由于这些黄酮类物质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成另外一些物质,它们相互之间或与其它的酚类物质结合,转变成了一些易溶或易受双氧水影响的黄色物质[26]。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