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研究站刚建立,但对于敦煌周边风沙灾害的研究早就开始了。”屈建军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莫高窟壁画的风沙危害,屈建军只身来到敦煌,开始研究莫高窟顶的风沙流。当时,一刮风,他就跑到窟顶观察。“附近的老百姓都觉得我是一个怪人,说‘那个人一刮风就往山上跑’。”屈建军回忆。

  经过科研人员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占地一万多亩的敦煌莫高窟顶“六带一体”风沙防护体系终于建成。

  记者来到敦煌莫高窟顶,刚刚入秋的西北大漠刮起了瑟瑟秋风。屈建军说:“夏天这里的地面温度能把鞋底烤化了。”远眺,前沿阻沙栅栏带、草方格固沙带、植被阻沙固沙带、人工戈壁带、空白带等五个部分依次映入眼帘。屈建军解释:“还有一道关卡是崖面化学固沙带,在洞窟周围。”

  实践证明,正是采用莫高窟以固为主,固、输、阻结合的风沙防护方法,才保障了这座珍贵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全。

  如今,屈建军仍然在不断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法。“植被阻沙固沙带的浇灌,加之洞窟前的绿化带,可能会加大洞窟内的湿度,也许不利于壁画的保护。”他指向远方,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