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深圳加大食品安全源头监管 将对“出生地”认证

2017.10.25

   为期两天的第二届深圳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24日拉开序幕,来自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的食药监管机构政府官员、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近500人参会,围绕“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主题进行探讨交流。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对进入深圳市场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做好监管外,深圳食品监管部门还将把监管关口前移,对供深食品基地进行产地认证,从源头上保障进入深圳市场的食品的安全性。《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也有望在今年年底出台。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国食品生产、流通、经营等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不断增强。本届论坛旨在让“标准化助力食品安全质量提升”,推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与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主办。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深圳每天需要消耗蔬菜7100吨、水果2300吨、水产品1500吨、肉类4200吨、禽蛋490吨,其中95%以上需要市外供应。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输入性安全风险管控任务艰巨。构建食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对深圳来讲尤为迫切。

  针对深圳食品主要依赖外地供应、输入性风险较大等状况,深圳食品监管部门将把监管关口前移,进入供深食品的原产地、输入地,对这些供深食品基地进行产地认证,从源头上保障进入深圳市场的食品的安全性。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忠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深圳一些农产品批发商,已经对生产基地在食品安全标准把关、检测等方面开展一些工作。未来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参与度会更高,力度会更大。”

  深圳从2014年启动食品药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2015年起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也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出台。

  李忠透露,《条例》主要侧重于对食品安全进行“最严格的监管”方面。“我们要做很多具体扎实的工作,包括打造基层巡查网、技术检测网、行政执法网。把过去的一些食品安全监管盲点、死角做到全覆盖。在这些方面我们会加大人力、财力等投入,还要实施一系列项目,促成《条例》的真正落实、执行。”

  另据了解,为了充分发挥“深圳标准”的标杆作用,加强标准制修订的适用性与标准应用的有效性,同时搭建标准研制机构与标准使用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平台,中国商业联合会和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在论坛上签署了《中国商业联合会标准研制及应用南方合作基地协议》。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