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722惨案」发生时,很少人明确知道医药行业走向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具体在哪儿。

  躺平在过去的老医药人,哀嚎遍野,最终不得不接受政策的宣判。经过44号文的奠基,绝望的新医药人也逐渐看到了曙光。

  创新药审批环境的改善,叠加资本市场给生物医药「量身定制」的开放环境,生物医药行业迅速成为动荡大环境下的「宠儿」。素来敏锐的资金骤然涌入,希望一展宏图,然而对于存在高技术壁垒又封闭的生物医药行业,他们显得有点无计可施,原本的「聪明资金」变得不太聪明。

  起初多数机构并没有挑选潜力项目的能力,又想瓜分创新药发展的红利,于是他们只能选择跟投。有投资人曾向E药经理人坦承机构间的绑定关系,并表达了LP(有限合伙人,给机构出钱的人)对热门靶点的强诉求。

  多重因素之下,狂欢下的中国创新药创制走向了畸形发展,也被大家定义为「内卷」。所谓的「内卷」主要表现在热门靶点扎堆、大量me-too药重复申报、投资泡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