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这项研究为青少年抑郁症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新见解

2024.4.29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教授贾志云和磁共振研究中心教授龚启勇团队在《青少年健康杂志》发表了文章,首次揭示了重度抑郁症青少年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组织模式,为青少年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好发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抑郁症存在较高的自杀风险,但其神经生物学机制仍不明确。基于图论的复杂脑网络分析技术可以探索精神疾病的脑网络拓扑组织模式,为理解精神疾病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该研究共纳入了94例首发未用药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78例健康对照,采用弥散张量成像和高分辨率结构像数据构建白质结构连接组,用图论法分析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组织模式。研究发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的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和聚类系数显著降低,且出现默认网络、皮层下及视觉皮层脑区节点中心性异常,以及模块内及模块间的结构连接均减弱等。这些发现从多个拓扑水平上表明了青少年抑郁症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组织破坏,网络的全局整合和局部分离能力受损,以及与情绪处理和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节点中心性异常。


此外,结构-功能连接耦合性分析提示重度抑郁障碍(MDD)青少年患者的结构和功能网络连接之间呈现“去耦合”模式。该研究从脑结构连接组学的角度揭示了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脑网络机制,为患者的临床早期识别和治疗干预提供了潜在的神经影像学依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博士后吴宝林为论文第一作者,贾志云、龚启勇为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adohealth.2024.01.015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