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对质谱技术和仪器的严重依赖,另一面却是被进口装备和技术的完全垄断,我国质谱技术自主研发迫在眉睫。

  我国广大科技专家从未放弃对质谱技术自主研发的努力。多次尝试技术引进与整机组装,但由于核心、关键技术的缺乏,未能如愿取得突破。“十五”期间,科技部在老一辈质谱技术专家的建议下,提出了“突破关键技术,主攻小型质谱仪自主研制”的质谱仪发展路线。

  从“零”开始

  2002年,学科带头人方向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率领项目组朝着小型质谱仪的方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攻关。

  “我们几乎是在‘零’的基础上开始摸索研究的。”黄泽建回忆起项目最初开始时的情景。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项目组成员只能老老实实从最基本的理论开始学起;国内没有配套设备生产,项目组只能自己找加工厂加工。一个导线接口,找了好几个厂加工,前前后后做了几千个,但能用的只有不到十个;国内机械加工能力的落后也制约了研究的进行。质谱仪很多零部件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有的甚至要求误差控制在1微米之内。普通的机械加工厂根本做不到,为了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高精度零件,项目组辗转于国内大大小小的加工厂,寻求最好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