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广东捧回34个奖项 5项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2.2.15

  广东的转型要靠科技,广东的未来要靠科技,“傍科技大款”首先要从重视科技主管部门开始。

  ———2012年1月21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省长朱小丹视察省科技厅时说,创新的本质是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使科技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广东省继去年捧回34个奖项后,今年再次摘得34项奖励。其中,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原籍日本的栗原博教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是广东省继2006年“中山大学-卡罗林斯卡肿瘤学合作实验室”的英格玛·恩博瑞教授首次获奖后,第二次获得该项目奖励。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一等奖2项,二等2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暨南大学栗原博教授摘得此奖。

  广东省今年获奖的奖项数目与去年持平,但获奖的质量大幅上升,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两个奖项的数量,总数比去年翻了三番。除了捧回暌违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外,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奖数目也从去年的1项增加至5项,且其中4项为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中山大学独占其中两项。而全省以第一单位完成的奖项总数仍与去年持平,为15项。

  广东省今年唯一减少的奖项是国家技术发明奖,仅获得23项奖励,较去年减少8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23项奖励,大多数都是“产学研”合作的成果,比如南方电网公司获奖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就是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成果。而华为、中兴等粤创新龙头企业,依旧有成果获得奖励。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和通信技术仍是获奖主力。

  广东获奖人物

  栗原博:助力中药国际化

  2004年,栗原博放弃此前多年的日本知名药企的研发工作,就任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早在20世纪80年代,栗原博就开始积极推动中国与日本的科技合作交流,特别是在中药的国际化方面。2003年,他从日本带来一批先进仪器设备,并利用境外资金建立暨南大学白兰氏基金会健康科学研究中心,邀请国外科学家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来华后,栗原博一直从事中药及保健品功能研究,建立了多种中药活性及功能评价方法,推动了中药的国际化进程。他还积极推进天然无咖啡因茶的产业化工作,成功解决了品种纯化及产业化育苗等关键技术,为该茶叶品种大规模种植及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国伟:“纳米产品”盗用概念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国伟团队的“亚稳纳米材料生长基础研究”,昨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也是是中大在纳米材料研究上第二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上一次是许宁生团队的“纳米材料在平板显示上的应用”。

  新型纳米材料一直是外界最为感兴趣的,2010年英国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教授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因“石墨烯”的研究名声大噪并摘得诺贝尔奖,杨国伟告诉记者,目前中大实验室能够置备出小到一微纳米的激光器,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而一种能发紫光的“纳米碳立方体”的发现也非常有趣。

  十几年来,杨国伟带着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亚稳纳米材料生长基础研究。杨国伟感言,做基础研究,取得成果不是必然的,所以研究者一定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整个项目先后有十多人参加,可最后申报奖项只能报五个名字,其他人做出了贡献却默默无闻。

  谈及现在社会上各式各样的“纳米产品”,杨国伟指出,现在市面上如纳米除臭鞋垫、纳米冰箱等所谓的纳米产品,都在盗用纳米材料的概念。“如果只是尺寸达到了纳米级别,性能只是有所改善,而并未发生本质改变,那只能称为纳米颗粒。例如,有些化妆品、高档汽车表漆,颗粒都做到了纳米级别,真正的大公司不会刻意拿纳米概念来炒作。”

  施苏华:十多年红树研究跑遍世界各国

  中山大学施苏华教授团队的“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适应性进化的模式与机制研究”,此次同样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施教授解释说,她带领的团队研究的是非模式物种的分子学水平达尔文选择研究,他们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以红树为研究对象,解决了该领域长期探讨的难题。

  施苏华说,以前的生物遗传研究主要集中在拟南芥等模式生物方面,她的团队提出了分子学水平的研究方法,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从功能基因和基因组水平探索海岸带高盐、缺氧和不稳定等环境胁迫下红树植物的适应性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分子模式与机制,并取得了成功。由于是非模式植物,红树的研究数据很少,施苏华和团队成员为此跑遍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