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小板聚集试验的临床表现

2021.3.30

1)PAgT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高凝状态和(或)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口服避孕药、晚期妊娠、高脂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心脏和瓣膜移植术等。

2)PAgT减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

①见于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减低,如尿毒症、肝硬化、MDS、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②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不同的血小板功能缺陷病对各种诱导剂的反应不同。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病):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巨大血小板综合征: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但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不凝集。贮存池病:致密颗粒缺陷时,ADP诱导的聚集常减低,无二相聚集;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α颗粒缺陷时,血小板凝集和聚集均正常。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ADP诱导的聚集常减低,无二相聚集,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低下。

(3)操作注意事项

1)采血顺利,避免反复穿刺将组织液抽到注射器内,或将气泡混入。

2)抗凝剂采用枸橼酸钠抗凝,不能以EDTA作为抗凝剂。

3)阿司匹林、潘生丁、肝素、华法林等药物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故采血前一段时间不应服用此类药物。

4)测定应在采血后3h内完成,时间过长会导致聚集强度和速度降低。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