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小黄瓜”写就乡村振兴好文章

2023.12.02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467.shtm

一场霜冻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的万亩黄瓜大棚上白茫茫的一片。11月底的一个早晨,宿莉早早来到黄瓜种植基地,一边开始当天的试验,一边同附近的种植户们交流黄瓜越冬管理的技术问题。

宿莉是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黄瓜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团队一名博士研究生,也是扬州大学“江苏淮阴黄瓜科技小院”的主要负责学生之一,因长期驻扎基地、服务成效突出,被当地种植户称为既能上接科研“天线”、又能下接农田“地气”的“黄瓜博士”。

6569ee98e4b0c2b5b68cf26e.jpg

  ?

“黄瓜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查看黄瓜长势。扬州大学供图

宿莉的日常只是该校“黄瓜科技小院”驻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的一个缩影。团队自2019年入驻当地后,这群与瓜田为伴的师生们凭借着专业水准开展科学种植,为镇里培育了主栽黄瓜新品种,研发了高产优质制种体系和种植生产模式,让当地黄瓜产业在市场抢占“一席之位”,在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递交了一份亮眼答卷。

 “学生娃”送上“技能包”

“快把棚顶打开通通风,让棚内的湿度降下去……”初冬的中午,阳光满满。丁集镇的黄瓜种植大棚内,农民们正在宿莉和团队成员的指导帮忙下,为黄瓜棚“掀被子”、“开口子”通风增光。

宿莉告诉记者,近日气温断崖式下降,他们担心当地种植户来不及调整大棚管理方式,于是兵分几路,深入多个黄瓜基地实地查看,指导种植户为黄瓜“增温”防寒。

“丁集当地的黄瓜生产种植规模已超万亩,眼下正值黄瓜关键的开花结果期,一旦遇到寒潮防护不到位,很容易遭受冷害或冻害。”宿莉说,他们结合当地种植户的种植方式和习惯,为农户们精心准备了防寒抗冻的“技能包”——通过及时进行大棚管理,科学调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黄瓜安全越冬。

宿莉介绍,虽然冬季气温整体较低,但是在阳光强烈的中午时段,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会升高,可能增加病菌和害虫的滋生,增加病害发生的风险。通过适度通风可以调节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此外,他们还帮助一些防护不到位的农户抓紧给大棚多加装撑杆、立柱,增强大棚整体的抗风雪能力。

6569eed6e4b03b5da6d0458f.jpg

  ?

“黄瓜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查看黄瓜长势。扬州大学供图

今年入冬以来,“黄瓜科技小院”的成员们在指导老师、该院教授陈学好的带领下成立了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果园瓜棚,面对面做好黄瓜等农作物防寒抗冻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增强种植户科学应对寒潮天气的能力。

“多亏了他们的帮助,我们能及时应对突如其来的降温。”黄瓜种植大户李兴刚开心地说,这群“学生娃”的帮助将低温冻害对大棚种植损失降到最低,也让他们吃下了增收保质的“定心丸”。

“小庭院”写出“大文章”

“杨叔,你那几座大棚种的全是‘玉秀2号’,这几天是关键生长时期,一定要注意好防寒保温工作。”走进丁集镇,宿莉对附近基地在哪儿、棚内种的品种如何都了如指掌。

宿莉说,自从“科技小院”正式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达成合作之后,团队成员便正式开启了“驻村”生活。他们与当地种植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技术送到田地间。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开展黄瓜生产技术培训140余场,培育乡土农业科技人才1800余人次。

作为团队指导老师、淮阴区科技镇长团团员,该院副教授许学文已经在当地挂职近两年。至今,他对当初遇到的科研“拦路虎”仍记忆犹新,“小院刚入驻丁集镇时,我们就发现当地土壤有严重的板结、盐渍化等连作障碍,这也是制约当地黄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帮种植户们解决实际问题,团队通过淹水除盐、绿肥还田、高温闷棚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实施绿色高效的安全生产模式,成功研发黄瓜秸秆生物材料,年处理秸秆1000万公斤,实现转化经济效益300万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与当地的产学研合作领域,计划启动‘瓜瓜直播间’电商运营模式,通过‘推广新技术+延伸产业链’,共同写好产业发展‘大文章’。”许学文说。

“小产业”撬动“大振兴”

“我们丁集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黄瓜产业小镇。”丁集镇副镇长王永兵表示,几年前,当地黄瓜产业还因种植模式单一、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导致发展缓慢。

为帮助当地黄瓜产业做大做强,陈学好带领“科技小院”的师生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把“设施大棚”当作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的“主战场”。通过对千余份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筛选,持续多年开展选育试验及示范应用,2020年,团队成功培育出外观靓丽、味甜清香,且适合当地种植生产的口感型黄瓜新品种——“玉秀2号”。

经过国家级品种登记,“玉秀2号”一经上市就迅速抢占高端黄瓜市场。在“科技小院”的推动下,目前该品种推广面积超2万亩,年亩产量可达7000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2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成为丁集镇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在新品种的加持下,当地黄瓜产业“焕发新颜”,品牌和基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近年来,丁集黄瓜已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丁集镇获得“江苏省自主创新成果示范基地”“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等称号。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