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生物芯片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 面的应用

2019.9.21

  许多常见微生物如水产品中的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奶制品、禽肉及其制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炭疽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均可污染食品而导致多种疾病的爆发与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目前食源性病毒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方法(主要是病毒分离培养和电镜观察)、免疫检测方法和以PCR为主的核酸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很难满足目前食源性病毒检测的要求。如在传统方法上,食物中存在的病毒大多无法通过培养的方法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的灵敏度低;而免疫检测方法受到抗体和检测方法的限制,不能对多种型分别同时检测,很难对病毒进行准确的检定,容易造成漏检。同时,目前方法的灵敏度不能检测出食品中的微量病毒污染。

  以PCR为主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是目前病毒检测的主要方法。实时定量PCR技术以其灵敏、快速和定量检测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病毒检测方法的主流。但实时定量PCR技术很难满足多亚型或多病毒的同时检测的要求,且该技术存在易污染、假阳性高的缺点。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对多指标并行检测,同时检测多种病毒以及病毒的多种亚型,是目前病毒检测的热点研究方法。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博奥生物)开发了用于S A R S病毒检测的基因芯片[1]。在该芯片适用于SARS病毒感染早期检测,可检测发病第三天病人血液和痰液中低至0.1拷贝/µL的SARS病毒RNA。为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假阴性结果的发生,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该芯片在探针设计上同时采用了覆盖S A R S病毒基因组中保守和突变易发区的多条探针,并设置了多步和分步质控体系,建立了严格的杂交系统和质控系统,经应用为抗击非典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传统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分离、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等程序,一般需要5-7天才能完成,对于一些非典型的可疑阳性菌株的鉴定,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长达10天左右)。不同的微生物通常有各自不同的检测程序,整个过程是一项繁琐、重复、费时、费力、相互独立的技术劳动,这样就很难及时、高通量地对食品进行检测。同时,由于检测灵敏度低导致致病性微生物的检出率受到严重制约,这样很容易造成漏检,从而使含有微生物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场,威胁消费者的安全。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建立食品微生物高灵敏度、高通量的检测技术体系。生物芯片技术的特点是高通量、高灵敏敏度和高特异性,正好能满足食品安全检测的需求。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经开发了不少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芯片,如徐晓静[2]等人用基因芯片技术鉴定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霍乱弧菌O139,其特点是特异、灵敏和快速。

  利用生物芯片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样品前增菌:传统的样品前增菌方法需要4 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由于芯片的灵敏度较高,常规的细菌只需培养8个小时就可以进行检测;b.核酸提取:采用快速提取方法在3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核酸提取;c.核酸扩增:针对芯片的高通量检测,需要建立高效的多重不对称PCR;d.芯片杂交及检测。图1显示的是博奥生物开发的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芯片图,结果显示,该样品中含有李斯特菌属的细菌,但不是单增李斯特菌。该芯片能同时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杆菌属和空肠弯曲杆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被检食品中李斯特氏菌阳性,其他食源性致病菌阴性。因此,芯片结果有确认和排他两个作用。

    d-spacing: 0px; -webkit-text-size-adju博奥生物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芯片

8.jpg

( 左 图 为 点 阵 排 布 示 意 图 , 右 图 为 实 际 杂 交 结 果 图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