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前的半个多世纪,德国主要依靠煤资源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30年代后期,煤在美国能源消费中占50%,而在德国这一比例仍高达90%。德国科研人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开始研究从煤中提炼合成燃料。1913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克·伯吉尤斯以氢化法首次从煤中提炼出了一种高质量的液体燃料。10年之后,又有另一种提炼方法问世,其原理是用蒸汽将煤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一氧化碳,经过化学反应生成人造燃料。伯吉尤斯的高温高压催化剂方法在两者中居优,可用来生产高级航空汽油。1931年,伯吉尤斯与在发展高压化学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的法本公司董事长卡尔·博施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化学联合企业J.G
.法本公司在1926年购得伯吉尤斯的高温高压催化剂方法ZL,并得到国家社会党党首希特勒的支持。1933年,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迫不及待地推行被他称作“德国汽车交通史的转折点”的汽车计划,高速公路很快遍布全国。1934年,德国开始研发一种新型汽车—“大众”汽车。德国缺少石油资源,法本公司从事的人造汽油生产就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