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众多的人口不仅要吃喝,而且要吃好喝好,就给自然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大多是老、少、边、穷地区,长期以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实际上,砍树当柴烧,放牧、捕捞、打猎、围湖养殖等生产生活方式,只要把握一定的度,能让大自然休养生息,就不会出问题。现在的问题在于有些事情做过头了,“竭泽而渔”的结果,是“泽”也干了,“鱼”也没了。

  从全球情况看,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最大的地方,一是高度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地区,二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而贫困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往往形成恶性循环。

  “比如,非洲大规模开荒、采矿,亚马逊流域的毁林,都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导致当地更加贫困。”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岳瑞生说,“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生物多样性与减贫、发展的联系,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专家胡茂根介绍,目前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也正是自然保护区集中分布的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