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Nature:蚊子成灵感缪斯!科学家找到神经植入的解决方案

2018.4.11

  研究结果以题为“A Mosquito Inspired Strategy to Implant Microprobes into the Brain”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图片.png

来源:Cleveland FES Center

  大脑微电极在治疗神经功能障碍有巨大的潜力,能够提高我们对于神经回路的认识。目前,下一代微电极探针设计利用超小尺寸的柔性材料,从而提高性能,但在植入方面仍存在问题。

  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Jeffrey Capadona表示,“我们得感谢蚊子,它让我们找到了解决方案。”

  来源于蚊子的灵感

  “这一发现的背后故事很有意思,”文章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Andrew Shoffstall说道,“因为一些怀孕的同事担心蚊子传播寨卡病毒,促使我做了一份关于蚊子是如何叮咬人类等宿主的详细报告。”

  众所周知,蚊子无法张口,所以不会在皮肤上咬一口,它其实是使用6只针状的构造刺进入皮肤,这些短针就是蚊子吸取血液的关键,类似于打针。此外,蚊子还会释放含有抗凝血剂的唾液,用于防止血液凝结,确保它就能够安稳地饱餐—顿。

  有趣的是,蚊子在叮咬的时候,既增加了其短针的临界屈曲力,同时也减少了穿透皮肤所受的阻力。这一过程让Shoffstall有了灵感,“为什么我们神经移植不能使用这样的方法?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蚊子增加临界屈曲力的能力,以适应我们的应用——将微电极植入大脑。”

  于是,Shoffstall团队进行了尝试,将微探针的临界屈曲力增加了3.8倍,从而成功将微探针的插入率从37.5%提高到100%。

  创新的意义

  Capadona说,从技术上讲,他们的产品是受生物启发(bio-inspired),而不仅仅是模仿生物(biomimetic)的特性。

  Shoffstall表示,即便这项策略让人乏味且印象不深刻,甚至于技术含量低,但它已经成功实现了将微探针安全、灵活插入大脑的目的。

  Capadona和Schoffstall还说道,“我们在这篇论文中所做的是一个概念的证明,我们将继续使用这一灵感,将类似的方法应用于其他难以植入的医疗设备中。”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