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十二届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颁发 六位青年科学家获殊荣

2018.1.30

  第十二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1月29日颁给了六位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

  今年的获奖者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段纯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游书力、复旦大学教授徐彦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赵维莅和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杨化桂。

  这一科学领域重要奖项曾经的获奖者,有将近四分之一后来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2017年上海地区新增的13位两院院士中,有4位是牡丹奖获得者。牡丹奖旨在鼓励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抢占科技制高点。

  近十年来,中国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对科技人才越来越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算去年超过260亿元;2016—2017年国家研发计划支持的项目中,基础研究类占比超过了34%。

  昨天这六位40岁出头的获奖者大多有海外留学经历,在十年前回国。2007年回国的段纯刚,如今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拥有一支30多人的团队,这使得他能够将在美国留学时的科研设想付诸实施,他说:“回国十年,我正是搭上了祖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快车,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如果留在美国,这些成绩是不可想象的。”

  段纯刚从事的是固体材料结构和物性的理论研究和计算模拟,和当前最热的量子计算在加快计算性能上殊途同归。他回国后最大的感受是上海对不同学科方向的重视与宽容。各种人才计划支持让他和团队能够体面而安心地认准一个方向研究。如今,这个原本略有些“冷板凳”的领域,也正在逐渐升温。

  游书力的回国感受与段纯刚相似。2006年他通过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时,美国的实验室条件、工资待遇都比国内好,很多美国同事都觉得他回国太“傻”。他说:“我幸运地赶上了中国科研和上海创新的‘黄金机遇期’,稳定的经费支持、一流的人才团队,使得我的创新想法能得以迅速推进。”

  去年年初,他成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实验室主任,这是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01年成立至今,每次实验室评估等级都是A,“现在轮到我曾经的美国同行羡慕我了”。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设立于1994年,是由社会力量资助、政府部门参与组织评审的一个科技人物类奖项,主要奖励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优秀科技成果的本市中青年科学工作者。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设有数理、化学、信息、生物与农业、医学与药学、材料与工程六个学科组,每届评选获奖人不超过六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