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徐州市三年土壤墒情变化趋势研究

2019.5.17

利用徐州市20082010 10 个站点的土壤墒情观测资料,对该区域土壤墒情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徐州市土壤含水量西部和南部相对较高,东部和北部较低,土壤墒情受降水量和土壤质地影响较大,降水偏少是造成2010 年徐州土壤墒情较差的主要原因。

1 概述

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干旱灾害有扩展的趋势,其影响范围已由贫水区向丰水区扩展,由局部向全国延伸,通过近年来使用土壤旱情监测系统的 数据分析显示,因干旱缺水等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严重。徐州市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东南部,后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此外,徐州市所处的苏北地区较为缺水,正常年景缺水量在30×108m3 左右,干旱年份缺水量高达80×108m3。可以说, 徐州市的土壤墒情情况在反映地区旱情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分析了近3 年徐州土壤墒情变化规律,试图揭示其变化原因,以便为干旱评估和预测, 以及制定干旱条件下的水资源调配方案等提供依据。

1.png

2 研究区概况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介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土地总面积11258km2。该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50mm,汛期(69 月)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0mm,占年内降雨量的68%。年日照时数为2 284~2 495h,年均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220d。土壤类型有棕土、褐土、紫色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六大类,以潮土为主,占总面积的 79.5%。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类岩溶水。研究所用资料来源于20082010 年徐州6 县市的10 个土壤墒情监测站(见图1),土壤水观测期为每年的311 月份(非冻期)。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取样深度为250px500px1000px1500px 四个层次,取样时间间隔为5d, 同时观测地下水埋深和作物生长状况。

2.png

3 土壤墒情动态规律分析

3.1 土壤墒情的水平空间变化

总体而言,徐州市土壤以潮土为主,潮土中粘粒所占得比例较小,土壤可塑性、持水性和通气性都很差,吸水容量小。因此,徐州地区土壤在降雨之后不易把持住水 分,水分极易流失。通过对徐州市10 个墒情监测站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连续3 年进行定位观测,用四点法求得垂向土壤平均含水率, 结果按月统计汇总在表1 中。可以看出, 丰县至敬安土壤含水量呈现递减的趋势,丰县、宋楼两个监测站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而敬安站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在徐州南面的汉王、单集、梁集、双沟4 个地方的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淮北地区降水量南多北少,导致上述4 个地区的土壤水分补给较为充足;另一方面,徐州南部的土壤普遍为粘壤土, 粘质土分子吸力和毛管孔隙作用比砂壤土要大得多,致使吸持的水分份量也比砂壤土的要大,一般为23 [1],所以降雨之后土壤水分不易流失。城岗、新安两地地处徐州东北面,雨量偏少,土壤缺水比较严重。徐州市土壤墒情空间变化可归结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3.png

3.2 土壤墒情的时程变化

3.2.1 土壤水分年际变化特征

选取靠近徐州市地理中心的单集站来分析近3年土壤墒情年际变化情况,其他站点也有相同的规律。从表2 可以看出, 徐州市土壤水分年际间的变化受降雨因素的影响明显,降雨丰富的年份比降雨少的年份土壤含水量高,2008 年土壤各层的含水量在近3 年中为最高的,且由表层到深层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分别为21.3%24.0%27.7%30.1%,呈现递增趋势,而2008年降雨量也是近3 年中最高的,为924.7mm2009 年和2010 年土壤含水量都较低,尤其是2010 年土壤平均含水量甚至低至23.1%。从图2 可以明显发现,和2008 年同阶段相比,2010 年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月份正好发生在49 月,而此阶段恰好是农作物需水量较大的时期,所以除了2010 年降雨量偏少外,作物生理需水是导致土壤进一步缺墒的重要原因。

3.2.2 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

土壤水分仪检 测数据显示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季节降雨的分布不均、土壤质地和地表植被的生长发育状况共同影响。为了说明徐州市土壤墒情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本文选 取西部的丰县、中部的单集和东部的新安3 个站作为典型站点来分析。此3 个站点所在区域为砂壤土区,区域种植农作物主要为小麦,能代表徐州各地区土壤墒情整体变化情况。

根据2008~2010 年丰县、单集和新安观测站的土壤水分动态观测资料, 绘制了250px500px1000px1500px 土层土壤体量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见图3~5)。从图中可以发现,无论是西部的丰县站、中部的单集站,还是东部的新安站,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季节而变化的规律大致相同。从3 月下旬开始,土壤水分开始逐渐减小,到5 月中上旬达到最低值。进入汛期后,土壤含水量因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到8 月中旬达到最大值,期间土壤含水量的小幅减低是由于该时段内无降雨,蒸散发较大所致。进入9 月份后,随降水的减小土壤含水量也会逐渐变小, 直至12 月土壤进入冰冻期,土壤含水量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从含蓄水能力上看,东部的新安站要比西部的丰县站和中部的单集站保墒能力大,但墒情变化速度相对 较慢,这是因为徐州地区东部土壤的粘性程度比西部的高所致。

4.png

此外, 土壤墒情还受植被根系和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各土层土壤水分变化速率并不一样,250px 500px土层受降雨等气象因子影响较大;1500px 的土层则主要受毛管上升作用的影响, 只是在连续降雨补给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才会有明显的增加,且受土壤的滞蓄作用, 这种增加的趋势在时间上会滞后;1000px 的土层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介于两者之间。

1)通过对比不同站点收集的土壤墒情资料可知,总体上徐州地区南部土壤含水量比北部高, 西部土壤含水量比东部高。

2) 从年际角度看,2010 年徐州市降雨总量为654mm,比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 少了接近200mm,降雨量比往年偏低是导致该年土壤墒情偏低的主要原因,而从季节角度上看,降雨的年内分布不均以及植被生长吸水是土壤缺墒的主要原因。

3)土壤墒情同季节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土壤含水量总体上有从表层向下层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各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在同一方向上却有下降趋势,表层土壤受降雨影响比深层土壤大。

4)徐州市土壤水的年内变化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缓变阶段(112 月),这一阶段降雨少,蒸发低,土壤因低温而被冻结, 土壤水分温度测定仪检测数据显示土壤含水率曲线变幅一般在5%左右;严重损耗阶段(35 月),这一时期气温回升,蒸散发率增大,而此时徐州市降雨量又较少,所以土壤水消退速度加快, 此阶段的土壤含水量多呈下降趋势,土壤处于缺墒状态;变化剧烈阶段(610 月),这一阶段徐州降雨丰沛, 土壤水分含量高, 但这时期气温高,蒸散大,作物生长需水多,如遇气候异常降雨较少时,土壤含水率大幅度下降,而暴雨后又会迅速上升,因而变幅较大,一般处在15%左右。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