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新一年,校准姿态再出发

2023.1.06

  世事无常。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历经百余年发展,坎坷多难、弦歌不辍。近三年的疫情袭扰竟然也把学府内外搞得手忙脚乱。然而,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域内域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诸多要素交互作用,“新冠”仅为大千世界之毫末,虽有阻滞但无碍大局。从绝对意义上讲,偶发的疫情今后依然避免不了。高等教育有人代代坚守、永久延续却是笃定不变的。

  眼下,作为教师的愿望是能尽快回到有人且热闹的课堂,作为学者的愿望是能积极投身于未知且无禁的学术场域,作为教育者的愿望则是能笃定于文化精神与大学理想不动摇。

  静观现实,高等教育所呈现出来的姿态有三,可分别用“《》”“?”“!”喻之。

  表征为“《》”的高等教育担当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对人类文明延续的经典学问抱有敬畏之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皓首穷经,感性上全情投入,行动上愚公移山,能通过“知短”而把握生长的契机。

  表征为“?”的高等教育专注于科学探究,始终保有怀疑精神,在研究中敢于突破陈规陋习,坚持理性自觉,据此寻找“脱困”的契机。

  表征为“!”的高等教育无不自以为是,时刻以卖点营销为荣,感觉自己天下无敌,总是移花接木,彰显标签,言行举止因果错位,沉溺于“虚长”,盲目自大,难免失去“纠错”契机。

  不同教育姿态联动不同的发展契机。第一种有待强化,第二种有待释放,第三种有待降温。

  古往今来,站在任何时间基点往前看,教育的整体都可被瞭望、被展望,而具体到教育个体,却只能去指望、去奢望。无论如何,高等教育系统内在的渴求和期盼都是更加安稳的制度、更加安静的校园,以及更多安心的读书人。更进一步说,我们指望未来高等教育顺应“天时”,可有效规避不确定性;指望高等教育契合“地利”,凭借稳定的制度保障更好地服务并扎根于大地;指望高等教育专注“人和”,充分激发出师生在教育情境中的活力和主动性。

  因此,面对2023年“无常”的世界,教育需要调整再出发的姿态,回归“正常”,竭力“守常”,追求“恒常”。唯其如此,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局面才能如期而至。

  于是,首先不得不努力扭转并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说时容易做时难。学府内外总有数不清的“异常”事件需要应对,而孰轻孰重则取决于政策的天平和院校掌门人的智慧。其次,要千方百计“守常”。强力的管控短时容易显效,但长期坚守不易,教育无法立竿见影,少不了持续稳定的制度保障。最后,要殚精竭虑地“恒常”。人才生长自有周期,学科演化自有规律,文化组织的运行自有逻辑,百年树人的教育若非执着长期坚守则不能达成。

  人的欲望无限,无所不欲,但热胀冷缩,幅度极大。当下,教育者自当回复平常心。为学之道理应复归于朴,有如战乱时所望“安静的书桌”,亦有如北大教授徐光宪所倡“上课比天大”。如此甚好。

  (作者系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