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二轮“双一流”来临!全国高等教育格局,变了!

2022.2.16

随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正式出炉,七所高校新晋“双一流”,43所高校的学科名单迎来调整,我国的高等教育版图,也迎来大幅度变动——

深圳特区,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第一所“双一流”;湖南省的“计算湘军”,重新回归高校“国家队”;“高教洼地”之一的山西省率先突围,增加了1所“双一流”高校和2个“双一流”学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江苏上海,“高教重镇”建设锦上添花……

可以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从根本上改写了许多城市的高等教育格局,他们的全新时代,来临了。

/ / 哪些省份拥有最多的“双一流”高校和学科?

伴随着第二轮“双一流”而来的动态调整中,广东省无疑是最大赢家,新增了三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多年来“经济实力强劲,但优质高等教育稀缺”的尴尬处境,已是明日黄花。

除此之外,山西、湖南、江苏、上海均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上实现了增量,各自新增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未来五年,北京(34所)、江苏(16所)、上海(15所)依旧会是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最多的省(市),遥遥领先于其他的28个省(市、自治区)。

但新的“高教势力”正在迎头赶上,新增3所“双一流”高校之后,广东省在数量上已经跃升至全国第四,与陕西、四川等老牌高教强省并驾齐驱;山西省也正在“双一流”高校“保2争3”的征途上持续奋进。

从“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上看,即使北大、清华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规模尚未披露,北京市依旧在建设学科总量上独居一档。

在集中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新增/优化中,最大赢家是上海市,共计新增了7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其次为江苏省,新增5个学科;而虽然“清北”暂未登场,北京高校已经斩获了4个新增的“双一流”建设学科。

目前,“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在20个以上的省(市)共有7个,分别为: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广东、陕西。

/ / 各省市每千万人口拥有的“双一流”高校数

考虑到各个省(市、自治区)人口规模差异悬殊,人均拥有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数据客观上有着更高的参考价值。

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青塔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每千万人口拥有的“双一流”高校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从统计结果上看,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依旧是我国人均拥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最多的省(市)。北京市平均每千万人口拥有15.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全国独居一档。

而经过本轮调整,广东省每千万人口拥有的“双一流”高校数由原先的0.4增加到了0.63,位次由第22位跃升至第17位,山西省也从原先倒数第7的0.29增加到了0.57,可谓“久旱逢甘霖”。

/ / 京沪宁稳居前三,深圳迎来“双一流”

将视野下沉到高校所在的具体城市,我国的高等教育生态也别有一番风貌。

根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目前我国拥有“双一流”高校数量最多的前10座城市分别为:北京(34所)、上海(15所)、南京(13所)、西安(7所)、广州(7所)、成都(7所)、武汉(7所)、天津(6所)、长沙(4所)、哈尔滨(4所)。

从城市的发展阶段上看,如河南开封、四川雅安、宁夏银川、吉林延边等三四线城市,均已拥有了自己的“双一流”高校。而2021年的“万亿俱乐部”中,佛山、南通、东莞、泉州等地市依然未能拥有“双一流”高校。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2年之后,得益于南方科技大学的成功入选,深圳市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所本土“双一流”,雷厉风行的改革魄力和海量的资源投入,终于等到了“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默默耕耘,一朝功成。首轮“双一流”和动态调整的圆满收官,呼唤着更多高校与城市的焕发起他们生机与活力,康庄大道徐徐铺开,未来值得期待!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