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的培育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构建文化环境。我们不妨对华夏文化自五四以来的演变作一简单考察。五四时期,一批深习传统文化的学者,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从不同角度对华夏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重建。但总体来说,由于学者眼光多限于当时需要,纯粹学术研究不足,因此批判远多于建设;随着抗战爆发,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在实践中创建了一种大众战时斗争文化,这种文化随着革命和战争的需要,最终取得了主导地位。解放以后,这种文化一直以多种形式延续着、演变着。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彻底摧毁了各种文化发展的空间。华夏文化建设陷入最低点。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思想开放了,但是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遭到破坏的不仅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更需要一种正确的方式去孕育。

  文化建设的关键在高校。富有力量的文化建设往往都是以严肃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的。只有学术昌盛,文化建设才能真正繁荣,现代社会尤其如此。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建设只停留在思想宣传层次,很少能进入学术研究层面,很少触及人性层面。其结果是培育出一批嘴上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双面官僚;培育出一批创见很少,但嘴皮功夫很好的忽悠大师,其结果是社会风气浮躁至极。我们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常常是高举马克思主义,但往往不能从学术角度,心平气和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从而常常是不了解马克思思想来源,不了解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也就不能真正了解马克思思想。我们往往用社会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简单框框僵化地区别中国与西方文化,从而以极其武断的方式判断西方文化是腐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