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诱导性信息的传播,自然很有必要。研究表明,很多青少年开始吸烟,重要诱因之一是烟草广告和影视作品对吸烟行为的刻意美化,误导了他们尚未成熟的判断力。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明令禁止媒体上出现烟草广告。美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还禁止烟盒上印有“低焦油”、“清淡”或“柔和”等误导性标签。1999年美国政府起诉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理由之一就是后者利用“清淡”和“低焦油”等标签欺骗公众。该公司被判犯了民事欺诈罪,不得不出巨资来赔偿政府支付的医疗费、限制烟草广告和营销、提高烟草价格。 

  对于影视剧中暗藏的诱惑性信息也不应放过。在不少影视剧中,吸烟者往往被塑造成一种潇洒、不羁或深沉的形象。它无形之中对观众产生了心理暗示,其危害性绝不亚于明目张胆的烟草广告。

  社会行为心理学专家提出,吸烟属于个人行为,人们有选择的自由,但它不能影响公共环境,造成更多的无辜者被动吸烟,从而影响身体健康。这也正是众多国家制订严苟法律的动因之一。作为社会成员,人们的行为往往受社会时尚和潮流影响。禁烟能否成功,既取决于吸烟者自身态度的改变,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大环境对吸烟的态度。一方面传播禁烟的警示性信息,另一方面阻断吸烟的诱惑性信息,创造一个拒绝吸烟的社会氛围,将能帮助更多烟民摆脱“吞云吐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