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15年来,我国麻风病每年新发病例数没有显著减少,新发患者中儿童病例始终持续在4%左右,表明某些地区传染尚未控制;新患者畸残率波动在27%~40%左右,表明麻风病的早期发现尚有问题。

  专家表示,传染病的发生是致病微生物、宿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在与传染病的斗争过程中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微生物在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够对不同的环境信号作出反应,快速改变基因表达方式,导致出现新型传染性疾病,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型流感病毒。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微生物与人类的生物学特征变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曾经得以控制的疾病(如结核、疟疾、霍乱、鼠疫)又重新在小范围内流行。因此,人类与致病微生物之间的斗争将是漫长而持久的。老传染性疾病的死灰复燃和新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公共卫生局面,这是人类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严峻的现实。而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感染与否以及感染后临床的不同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对病原体的暴露机会、病原体的毒力差异、个体的健康状态和宿主的遗传因素等。这其中个体的遗传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遗传易感性是指由遗传决定的易于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