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南京地理所东非大湖区环境与城市生态研究取得进展

2018.3.30

  东非地区集中分布着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基伍湖、马拉维湖和图尔卡纳湖等大型湖泊,水资源贮量巨大,生物多样性丰富,同时是全球人口和城市化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新增人口及集聚方式,可能改变现有水资源需求格局,并深刻影响湖泊水体及流域生态系统。

  近两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爽团队在东非大湖地区通过国际合作,对坦噶尼喀湖入湖河流水质变化、大气氮沉降及城市非正式住区饮用水安全等进行了研究。

  坦噶尼喀湖北部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布隆迪的首都布琼布拉。博士余成等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坦噶尼喀湖北部7条入湖河流旱季和雨季的水质特征,发现入湖河流水质存在较大的季节差异,除悬浮物浓度外,总体表现为雨季优于旱季,旱季水体氮浓度较高。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营养盐浓度呈增加趋势,河流营养盐浓度升高与区域内快速增加的人口有关。城市活动及污水处理设施极度缺乏是造成城市地区河流营养盐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城市新开发区域成为水环境最大隐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 Management。

  副研究员高群在坦噶尼喀湖基戈马设立观测站从2012年至今连续开展定位收集湿沉降,对坦湖地区氮素湿沉降动态进行研究。大气氮沉降是湖泊氮负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降水的长期和季节变化对这种负荷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氮素湿沉降有明显的时间变化,大雨季(3-5月)和小雨季(10-12月)氮沉降分别占全年的20%和30%,九月和1-2月分别占氮沉降量的43%和7%。九月氮沉降量最高。这种季节变化格局与流域农业活动特征以及旱季(6-8月)期间森林、草地和农田生物质燃烧密切相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发展中国家正面临快速的城市化增长,非正式住区问题突出,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人口增长需求。不同大小和规模的非正式饮用水供应成为填补公共供水不足的主要方式。基于此,博士研究生Damas Mapunda探讨了达累斯萨拉姆的半城市化地区非正式供水系统在解决饮用水短缺方面的作用。通过开放式和半结构问卷调查的方式访问了私人供水商、官员、家庭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发现半城市化地区居民饮用水100%来源于小规模的非正式供水商,其供水设施、水源水质都达不到清洁饮用的要求,极大拉低了城市在安全饮用水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标水平。研究表明,小规模非正式供水系统仍然是半城市化地区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方式,承认它的贡献并将其纳入公共供水系统有助于改善半城市化地区居民的供水服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pplied Geography。

  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海外科教基地建设计划“东非大湖流域水环境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和“东部非洲城市发展格局与环境变化”项目的资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