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原子荧光光谱仪器--无极放电灯

2022.1.24

在早期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器研究中,无极放电灯是被广泛采用 的一种光源,这是由于与当时的高强度空心阴极灯相比,无极放电 灯辐射强度更高,自吸收小,寿命长,特别适用于那些在短波长区 域内有共振线的易挥发元素析。而高强度空心阴极灯在对这些元 素进行分析时,必须在很低的电流下工作,否则灯的寿命太短,而 低电流发射的光谱强度又太弱,无法满足实际测量的要求。

无极放电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由石英灯管、封口和灯把三部分组成,灯管内充填低压惰性气体和被测元素或其化合物(通常 为卤化物,如碘化物或漠化物),石英灯管的直径为7〜9mm,长 为30〜40mm,壁厚约1mm。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射频(频率在 10~100MHz)或微波频率(频率在100~3000MHz)的电磁场能 有效地产生和加速电子,导致气体放电。在原子荧光光谱研究中一 般用微波无极放电灯,微波频率为2450MHz。


image.png

微波无极放电灯的工作原理为:将无极放电灯置入微波谐振腔 内,在微波电场的作用下首先将灯中充填气体加热,形成高温等离 子区,然后含有待测元素的原子或其化合物(卤化物)的填料也被 加热蒸发进入等离子区,这些填料在高温等离子区中被原子化并被 激发而发射出含有待测元素的特征原子谱线的光辐射。因此在无极 放电灯的激发过程中,发光颜色会发生变化,首先看到的是充入气 体的发射光谱,然后随着待测元素或化合物的蒸发进入等离子区,再逐渐过渡到待测元素的光谱。如Hg无极放电灯,刚开始激发时 发光呈浅红色,等完全激发后就呈蓝白色。

微波无极放电灯所需的微波谐振腔,常采用3/4波长谐振腔, 其结构如上图所示。腔体为一直径约5cm,长约13cm 的金属圆 柱体,有一个与无极放电灯平行且偏于一侧的调谐杆。腔体可直接用空气冷却,有利于防止周围气流对灯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起着恒温灯的作用。

微波无极放电灯所需的频率为2450MHz 的微波由微波发生器 产生,下图为我国早期的 XDY-1型微波发生器原理框图,其核心部件是磁控管,由磁控管产生的微波能量通过定向耦合器耦合到同轴电缆上,最终通过同轴电缆将微波能量传输到微波谐振腔中, 并通过谐振腔耦合到放电管中。通过调节调谐杆或上下移动放电管在谐振腔中的位置,使得谐振腔的谐振频率与微波源的频率相匹配,谐振腔就将微波能量传输给放电管,从谐振腔反射出来的功率达到最小值。


image.png

国外的无极放电灯一般充填碘化物,由于碘的灵敏线 (206.163nm)与铉的灵敏线(206.170nm)很接近,碘化物无极 放电灯中的碘线会激发出样品中铉的原子荧光,从而产生铉的严重干扰。为此郭小伟等将无极放电灯进行了改进,用漠化物代替碘化物,研制成功了漠化物无极放电灯,解决了铉的光谱干扰,为 HG-AFS 仪器在我国首先商品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虽然微波无极放电灯曾被广泛应用于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中,但是这种灯也存在着许多缺点,主要有稳定性与操作人员水平密切相关,无极放电灯在谐振腔内的位置只能凭经验调节,不易掌握;微波辐射对操作人员身体可能造成损害等。随着新型光源的开发应用,这种灯在原子荧光的商品仪器中已不再使用。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