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改善空气质量重在调结构压煤量

2013.9.27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其中,华北地区大气防治形势尤甚,在空气污染较重的前十位城市中华北就占有7席。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改进环境空气质量指明了方向。为切实改善华北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保护部华北环保督查中心进行了专项调研和思考,并初步形成了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建议。

  华北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

  华北地区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之所以十分严峻,与以下几大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偏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偏重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十一五”期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有所增加,并一直保持在70% 以上。“十二五”时期,全国将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的省份分别达到25、26和20个。以环渤海地区的天津、唐山和沧州三市为例,均依靠港口优势,以电力、钢铁、石化等行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重工业。据测算,上述3个区域未来将聚集近两亿吨的钢铁产能、至少5000万吨的原油加工产能,伴之而来的是每年57.4万吨的二氧化硫和24.4万吨的氮氧化物排入大气环境。

  产能严重过剩。长期以来,我国钢铁、焦化、水泥、有色和化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华北地区尤为突出。河北省钢铁产能已达到3.14亿吨,约占全国的 40%,较2009年新增产能4000多万吨。山西、河北两省焦化产能约2.4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0%,其中山西占全国总产能的25%。但是,华北地区目前焦炭总需求量不超过1.5亿吨,考虑到产品运输半径,焦炭产能已经过剩,现有产能平均生产负荷还不到50%。即便如此,山西部分地市仍有数个百万级以上规模的焦化项目正在破土动工。

  落后产能未淘汰。今年3月,华北环保督查中心对河北、天津的钢铁企业进行全面督查时发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2011年底前淘汰的400立米以下高炉还有 44台,要求同时淘汰的8平米以下球团竖炉至少还有60座;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还有100立米以下的高炉仍然在进行生产。

  第二,能源消费一“煤”独大。

  煤炭消费总量居高不下。能源消费过于倚重燃煤,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2012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达36.2亿吨,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华北地区全社会耗煤量约13.5亿吨,占比将近40%。全国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约为70%左右,而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约占90%,山西省的比重已超过90%。

  火电装机持续增加。2012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为8.19亿千瓦,同比增长6.9%,其中华北地区为2.18亿千瓦,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国 0.3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火电装机容量计划增加5700万千瓦,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增加3300万千瓦。

  燃煤工业锅炉排放不容忽视。2011年华北地区燃煤工业锅炉耗煤量为9812万吨,占总耗煤量的7.2%,但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97.47万吨,约占总排放量的16%,粉尘排放量为64.28万吨,约占总排放量的20%。

  农村地区散烧煤污染严重。华北环保督查中心对京津冀农村地区散烧煤污染的调查表明,三地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煤炭消费量总计4224万吨,占三地全社会总耗煤量的11%,污染物排放占到同期环境统计烟尘总排放量的23.2%、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15.2%。

  第三,机动车排放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4亿辆,排放各类大气污染物超过6000万吨。京津冀地区机动车保有量约2300万辆,其中北京市已高达520万辆。京津冀地区国土面积为21.8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的2.27%,机动车保有量却占到约 10%。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是城市雾霾、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贡献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黄标车淘汰任重道远。目前,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共有高污染、高排放的黄标车500万辆。截至2011年,仅河北省就有黄标车120多万辆,其数量占全省机动车总量的12.8%,但污染物排放量占到全省机动车排放总量的70%以上。

  车用燃油品质不佳。国家从2005年就发布了第四阶段汽车排放标准,并于2011年开始正式执行。北京于2012年6月开始执行相当于欧Ⅴ排放标准的京Ⅴ车用汽柴油标准。但是,目前华北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汽油标准仍为国Ⅲ,“好车吃粗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第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基础薄弱。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来源复杂,人为源占到50%以上,其中又以机动车尾气排放、燃料燃烧、工业活动为主,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而工业活动具有集中排放、排量大、成分复杂、浓度高、毒性强等特点,特别是以印刷、石化和制造业等为代表的行业更为突出,其排放量占整个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的 80%以上。目前,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刚刚起步,存在污染来源辨识不清、具体行业排放量估算不准、标准法规及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基础工作非常薄弱。

  第五,华北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特征显著。

  严重雾霾天气的发生,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过大,导致环境容量不堪重负,遇到一定的气象条件便呈区域性爆发。随着重点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区域之间大气污染相互传输和影响较为突出,区域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城市每年出现雾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大气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华北地区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城市群的快速发展,钢铁、焦化、石化等重工业的大量聚集,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等,造成这一区域污染物排放高度集中。此外,华北许多城市如北京、石家庄、邢台、邯郸等都位于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频繁出现,从而造成雾霾污染天气的持续出现。

  华北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建议

  为推进华北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切实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在此提出对策和建议如下:

  第一,转型升级,推进结构调整。

  要结合华北地区钢铁、水泥等行业多、产业结构偏重的实际,一方面,加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保留先进产能;另一方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决遏制产能过剩、落后产能项目的上马。

  对此,一要切实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防止喊口号式的产能淘汰。华北地区要立足全国一盘棋,跳出华北看华北,重点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和焦化等行业实施转型升级和落后产能淘汰;二要对新增产能加强控制,做好评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坚决制止,从源头上堵住落后或过剩产能的增加。

  第二,立足实际,削减燃煤消耗。

  华北地区不但是产煤、耗煤大区,更是雾霾天气的重灾区,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巨大。同时,华北地区没有充足的水能、核能等能源来替代燃煤,为此,必须立足地区实际削减燃煤消耗。

  一是严控燃煤增量和总量。在坚决不新增燃煤消耗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新能源替代、提高燃煤效率等方式降低燃煤总量;二是形成规模效应。对燃煤发电项目要加大整合力度,关小并大,形成大机组。这样,一方面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脱硫脱硝治理的实施;三是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对实施燃煤替代、燃煤治理等措施的企业进行补贴,对农村冬季取暖用燃煤进行补贴,提供洁净煤和型煤。

  第三,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合力。

  华北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是一盘棋,必须立足区域全局、形成治理合力,才能实现防治的目标。

  一要在环境保护部的统一协调、指导下,统筹解决区域内大气污染问题,统一部署防治措施,确保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统一、施策同步、信息共享,形成大气污染治理的合力。

  二要做到制订目标和工作方案时,在立足各省省情的同时,着眼于区域整体情况,做到区域防治目标统一,实现防治一盘棋,扭转目前各自为战的尴尬局面。

  三要明确各级人民政府是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包括环保部门在内的各相关部门是分解责任承担者,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四要对大气污染防治做到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形成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要充分借力“两高”司法解释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力。

  五要实现信息共享,做好应急预警工作。建立华北地区涉气重点企业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以及信息交流与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会商机制。

  第四,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科学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知识,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现状、进展和面临的困难,动员和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加强与媒体的有效沟通,既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也要掌握主动权,通过媒体传递正面信息,营造有利于开展工作的舆论环境。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