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停船好长时间没拉客,相关部门组织草海片区村民打捞水葫芦,每天从上午8时打捞到下午6时,一天给10元钱,太辛苦了。捞了好多年才捞完呀。”五家堆村一位村民连连摇头,“水葫芦就是滇池的灾难,昆明人的灾难,想起就害怕。”

  专家 水葫芦去氮、磷能力最强

  水葫芦以分株繁殖为主,繁殖速度很快。在最适合条件下,5天内可以增加1倍。“虽然种养水葫芦存在一定风险,但在所有水生植物中,水葫芦也是去除水体中氮、磷能力最强的,也具有最强的耐受污染能力,几乎可以在任何污水中良好生长。”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郑建初介绍,只要有效控制其生长范围,解决了水葫芦的低本高效采收和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问题后,在避免造成水体二次污染的前提下,便可最大限度实现对水体中氮、磷的富集。而水葫芦在水面的覆盖度宜控制在50%以下可以兼顾水面景观,不易造成水体缺氧,对底栖生物的生长影响也较小。

  据江苏省农科院测算,按22平方公里的水葫芦种养规模计算,每年可产生110多万吨水葫芦,每年可以从水体中带走约1700吨氮、490吨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