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CISILE 2008 学术报告会现场报道

2008.3.13

——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状况和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展望

中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贸易大国,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21568.95亿元,进出口食品贸易额达404.48亿美元(不包括农产品)。由以上两组数据足以显示食品安全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而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很多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设置的贸易壁垒,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声誉,随着近几年来在国际上不断地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CISILE2008展会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蒋士强教授就食品安全问题,从保障体系及检测技术等方面做了题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状况和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展望》的专题报告,吸引了很多学者,仪器生产厂商及媒体的关注。

专题报告共分三部分:

一. 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
2006年全国食品抽查合格率为77.9%,2007年上半年食品抽查合格率上升为85.1%,31个省、市食品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9.2%,而且近几年来我国全面启动和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具体表现为:
1. 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和法规;
2. 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标准;
3.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4. 建立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尽管我国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下分了五大职能部门,当出现问题时,容易产生互相推诿责任,职责不清的问题等。所以说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管理。
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应表现为:体系的完备,法律和法规及标准的健全,机构、人员和装备的完善,检验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先进,监控好检测的及时和有力。在这里,蒋教授强调了个人的观点:技术支撑是科学仪器和测试技术。他指出,学界内有好多学者反对他的观点,认为技术的支撑是好的标准的建立。蒋教授说:“再好的标准测不出来也是白搭!”

482_200803131745081.jpg

二.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现状
蒋教授主要从七大物质的检测仪器方面阐述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现状。这常被检测的七大物质为:
1. 检测农药残留的仪器;
2. 检测兽药、渔药残留的仪器;
3. 检测有毒有害元素及其价态分析的仪器;
4. 致病菌检验和细菌鉴定的仪器;
5. 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仪器;
6. 检测农产品品质和成分的仪器;
7. 样品前处理的仪器设备;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展,在仪器行业里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譬如GC-MS,目前我国已有几家具备生产能力,打破了进口GC-MS一统国内分市场的局面。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产的仪器的发展道路还很长。
蒋教授在报告中还特意指出了实验室必备的中小型仪器设备的建设不容忽视。他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实验室建设时只注重大型仪器设备而忽视中小型设备,就好像人“头脑发达,四肢简单”,因此我们对此也应予以充分的关注。

482_200803131745251.jpg

三. 对食品、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的期望
我国农产品、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大、规模小、分散,且法治和自律意识很弱,而人口众多,消费人群和梁道也多,因而构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除了环保因素和生产条件的客观因素外,大多源于对农药、售药、添加剂等违用、滥用。所以单靠上述一系列实验室检测方法和仪器是难于及时,快速而全面地从源头监控食品安全状况,所以速测仪有着特殊意义。速测技术的原理和仪器很多,但非常成熟和突出的不多,我国已产业化、成熟仪器更少。在这里蒋教授就他个人看好的和有异议的五大类仪器表述如下:
(1)免疫分析方法与仪器
检测仪器主要是酶联免疫仪,我国已有多家生产,该方法国内尚未能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是仪器功能单一且进口试剂盒太贵。
今后宜深入研究ELISA方法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向重组抗原、多项目标物、酶的定向改造和体外分子进化以及自动化酶联免疫技术方向发展。
(2)应对生物传感器以及分子印迹技术等新的速测技术予以高度关注。
在我国以中科院电子所为代表已开发出三种SPR仪。发展方向是:高通量、高灵敏和便携、小型、微型二个方面。
(3)生物芯片及微缩芯片实验室。
我国国家生物芯片中心等单位已开发并生产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食源性病毒检测和兽药残留检测的生物芯片技术平台(仪器和试剂盒),将进一步面向现场、速测、并向微缩芯片实验室方向发展。
(4)宜对特种电化学传感器予以重视
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小巧、灵敏、多样化、低成本等优点,利用特种电化学传感器、构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国内外也都很重视。
(5)对酶的抑制法与仪器应用的认识
国内曾把酶抑制法和仪器首推为速测技术。对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在《农产量质量安全法》第36条第二款有明确的界定。

会后,蒋教授和到场的听众学者进一步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482_200803131745331.jpg

详细的报告内容参见:

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状况和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展望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