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北大元培学生自述:2022教会我如何把握机遇

2023.1.04

  回望2022年,我经历了出国交换、回国隔离、线下返校、线上上课等种种起伏跌宕的大学生活。而迈入本科最后一年的我,也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中,努力抓住了对未来的一点确定性。

  2月初,在奥密克戎尚在欧洲肆虐的时点,我赴巴黎政治学院开始了为期半年的交换生活,我由此也成为了我们这一届学生中,为数不多真正走到线下交换的学生。

  抵达巴黎后不到一周,俄乌战火便在欧洲东部燃起,我亲眼见证了一周前还在餐厅一起谈笑风生的乌克兰朋友在社交网站上慷慨陈词、在线下四处奔走,目睹了俄罗斯朋友的局促与不安,街上的游行接连不断……那是我第一次感到世界的冲突与动荡离自己如此之近。

  这段交换经历让我在体验欧洲风土人情,沉浸在其艺术、政治、文化之中的同时,也逐渐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打算。于海外,我终究是一个局外人,而我更希望在中国发展变化的关键时点,成为见证者、亲历者与建设者。

  外部环境的动荡不安之下,个人的发展路径也时常令人迷惘。保研、就业、出国是北大本科生最常选择的三条出路。但直到2022年上半年,我仍在这三条道路中徘徊纠结。然而,2022年就业市场遭遇“寒冬”,出国环境尚不明朗,使得包括我在内的更多同学最终选择了在国内继续读研。同时,近几年许多研究生项目名额的缩减,也使得保研的焦虑从需要直面保研面试的大三学生,蔓延至为此提前筹划的大二乃至大一的同学。

  校内各类学生组织及校外机构都在以各种形式为大三学生提供保研经验辅导,大一、大二同学也早早开始为自己的课程、科研与实习作出规划,甚至在今年高考后的招生阶段,已经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在咨询保研事宜,这是我们入学时几乎从未有过的现象。

  在北大元培学院,我们借助学生组织的力量,通过组织各方向的新生进行选课指导、新老生交流会、导师交流会、保研出国交流会及各类学长学姐采访等,呈现更多选择与可能性,在焦虑面前尽可能帮助学弟学妹们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前做好准备。

  这一年,我目睹了上半年校内同学于疫情不确定性下的生活,也亲历了下半年疫情形势趋于严峻的境遇。在我返校后的下半年,诸多课程实践和田野调查还在翘首以盼年底成行,然而11月开始肆虐的疫情让这些实践再次停摆。至12月初,师生均在同病毒抗争的过程中完成了最后一段课程和期末考试。

  作为2019年秋季入学、仅经历过4个月非疫情大学生活的本科生,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更像是我们的“常态化”大学生活。我们也曾幻想过丰富的国际交流、频繁的田野实践,但这势必无法成为我们大学生活中触手可得的机会。线上教学固然提供了一些与校外乃至海外学者的交流机会,但其互动性、参与感、专注度都很难与线下相提并论,我几乎已经忘却刚入学时,挤进人山人海的学术讲座现场是何种体验。这四年间所失去的诸多线下师生交流机会,始终成为我的遗憾。

  在这动荡的生活中,值得安慰的是老师们永远在第一线给予我们抚慰;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也成为物质与精神支撑的直接来源。“谈困境,找出路”,这是年底我参与的一次元培学院社科学会导师交流会的主题,在疫情、学业、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迷茫、困惑与思考在线上相互碰撞,在得到理解与回应的同时也逐渐明朗。

  这一年,无疑在种种不确定性下充满各种遗憾。而这一年,我最大的成长也在于对未知的种种不确定性更加有准备。在筹办各类学术及社团活动的同时,做好线下与线上多个方案已成为常态;在制定个人规划的过程中,长期准备多条路径,短期“及时行乐”也成为如今的预期习惯。未雨绸缪,把握机遇,便能在动荡不安的不确定性中抓住那些可以掌握的确定性。(作者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本科生)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