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侯保荣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2017.11.23

   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动力在创新,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形成新的产品群、产业群。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10月29日),《求是》2016年1月1日

  学习札记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穷国,因为我们穷的时间太长了,所以一直在追求产量,资源不足、供给不足是过去几十年的突出矛盾。改革开放后,某些品种或者说某些区域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我们不再需要这么多产品了。因此,提质增效才是我们现在的目的,而不是产量,所以要转方式调结构,减量增效,提质量,保安全。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我们必须从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政府主导经济发展转向市场主导经济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则需要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主动对接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转方式的过程中,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很重要。调结构也不是某个产业或领域的调整,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协调推动。比如在要素投入方面,要从一般性要素投入向技术、资本、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转变;又如产业结构调整,要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或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口,需要加快把政策转化为行动,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

  ——侯保荣

  侯保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的研究。

  融会贯通

  经济下行压力如影随形,传统发展模式日渐乏力,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形势已刻不容缓。转变、调整必然带来“阵痛”,却是大势所趋,是适应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创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动力源泉。进入新常态,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都面临诸多困难和瓶颈制约,归根结底还是发展方式粗放、对传统产业和资源消耗依赖过重等体制机制性问题。要想化危为机,就必须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转方式调结构,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关键要处理好新兴产业和落后产能的“加减”关系。重化工体量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只能从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等方面予以化解。同时要处理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互补”关系。既要发挥国有企业在突破具有战略方向的关键技术上的示范作用,又要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要处理好企业和政府的“主”“导”关系,特别是政府要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改革,做到不越位也不缺位。

  转方式调结构,还要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导向,推动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要紧紧抓住当前产业技术变革中一些带动性强、影响面大、能够代表一国综合实力的核心关键技术,抓紧谋划、扎实推进、全面攻关,加快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形成一批新的产品群、产业群,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成为结构转型的示范和推动力量。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