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白酒院士”?当选院士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

2021.2.25

研究白酒的,也能当院士?

青塔学术注意到,节后复工第一天,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就因一则公示,瞬间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2月9日,贵州科协官网公示了本省提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位列其中。随着消息的传播发酵,民众的争议声越来越大:对王莉本人学术水平的质疑、对白酒行业的价值贬低、甚至对院士增选标准的抨击,此起彼伏。

2月18日,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相继回应称,王莉还并未进入增选候选人行列,目前仍处于贵州科协审核阶段。

情绪激动、各执一词的逻辑起点在于,很多人误以为王莉已经是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才有接下来的一系列大讨论。换句话说,其实大家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流程和标准存在理解偏差。

那么今天,青塔学术就结合近5年增选的数据,与各位一起观察我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规则,或许对于事件认知将有新的启发。

/1次提名,2轮评审

首先,我们来看看工程院院士增选的工作流程。

按照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增选的规定,中国工程院如期发布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日程安排。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增选流程长达10个月,从提名到两轮评审再到最终选举,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

提名方式。与科研项目申报的“强自主性”不同,院士增选只能通过院士提名学术团体提名两种渠道,不接受个人申请。(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较为特殊,它专门设立院士增选特别通道,实行单独提名、单独评审、单独分配增选名额)

由于同属于高校、科研院所的圈子,彼此之间了解较深,且需要3位院士同时提名,所以一般情况下,院士提名上来的候选人争议较少。

而学术团体提名是指中国工程院委托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的提名工作,中国科协又下放部分权限,一方面是所属学会推荐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候选人,另一方面是地方科协推荐所属行政区域的候选人,中国科协对以上两种方式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评定提名后报送至中国工程院。

由此看来,目前茅台总工王莉属于地方科协推选阶段,仍处于整个增选工作的初始环节,后面还有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院牵头的7道把关。从程序上说,贵州科协有权利推举当地“创收王者”、行业龙头企业的总工程师成为候选人,不过其能否成为有效候选人、甚至走到选举阶段,还要看层层评审的结果。

评审会议。在成为有效候选人后,就开启了漫长的评审阶段。通常情况下,分别在6月第一周和10月最后一周进行“一审”和“二审”。

第一轮评审主要是组织院士进行材料审核,候选人无需出席。学部共同票选出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一般情况下,进入“二审”的人数为学部增选名额的2-3倍。而7月,通过“一审”进入公示环节的候选人还要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投诉”考验,投诉意见将会直接作为第二轮评审的参考材料。

第二轮评审则主要是候选人面试答辩,评委结合投诉意见考察候选人的综合素质。经学部评审会全面评议后,按增选名额120%的比例无记名投票选出,进入学部选举的正式候选人名单。

最终选举。走到选举步骤的候选人看似离胜利仅一步之遥,但其实还不保险。他们首先要获得本学部三分之二及以上有投票权院士的支持,进入终选候选人名单;接着需要接受全院有投票权院士的终选。等额选举、赞同票数超过投票院士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方能最终当选。

讲到这里,便可以了解院士增选成功的人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的能力者,几乎不存在“误判”的可能。

/“成功增选大户”仍是高校、科研院所

此次“茅台王莉事件”的一大争议点在于“白酒院士”存在的合理性。吃瓜群众不断质疑称,工程院院士作为学术最高荣誉,应该授予引领我国科技工程发展风向的学者,而不应评选市场中的行业巨头领军者。

更有不少人列举早年已经入选的“烟草院士”谢剑平和阿里首席技术官王坚院士的个别案例,放大企业精英当选院士的影响。

事实上,青塔学术回顾自2015年以来的3次院士增选结果发现,成功增选的大户仍然是高校、科研院所。

从任职单位性质来看,2015年、2017年以及2019年,高校和科研院所院士增选人数占比均超过70%,以绝对优势领跑;而企业入选的占比在20%左右,其中大多数属于煤炭能源、土木建筑等传统工业领域。

有人又说,重工业企业技术含量高,可以理解;但互联网、烟草白酒这一类怎么可以频频出现?其实大家看到的总归是极端个例,为了保持增选学科、行业领域的公平合理,工程院本身已经在进行总量调控。

曾经备受争议的“烟草院士”谢剑平所在的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以及阿里首席技术官王坚院士所在的管理工程学部,每次增选名额比例都是最低的,况且连续几次增选也就出来两个如此背景的人,反而更加证明其足够有竞争力。也就是说,不能因为行业的特殊性而否定个人的突出贡献

/“行行出状元”适用于院士增选吗

再说评选标准,就延申出这次事件的第二大争议点——“行行出状元”究竟适用于院士增选吗?许多网友评论表示,院士的背后标签应该是“重大科技需求”而非“衣食住行”,更何况茅台去年市场行情暴涨,无论怎么看都存在利益因素;也有学者认为学术水准才是院士增选的首要依据,其次要符合主流价值和公众利益。

这实际上都是主观做出的价值判断。

 

与中科院满足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需要的定位不同,工程院本身“应用”属性更强、“学术”属性稍弱、可评选行业范围更广。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也明确提出要防止“唯论文”倾向,学术成果只是一方面,更看重在行业内的应用价值;因此,不能因为茅台品牌夺人眼球的市场价值,而片面否定总工程师王莉多年来在白酒研制一线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含金量。

既然高校设置了酿酒工程等相关食品专业,且重大科研项目也活跃着“酒研究者”的身影,就毫无理由剥夺其评选院士的权利。即使王莉真的增选成功,于程序于标准,也是合理的。

而她能否真正突破提名的“第一关”,成为有效候选人,4月底就将见分晓。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