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霍乱弧菌: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

2021.5.15

霍乱弧菌(V.cholera)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是我国2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俗称“2号病”。自18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均有霍乱弧菌O1群引起,前六次病原体是古典型霍乱弧菌,第七次病原体为埃尔托生物型。
所致疾病与传播

霍乱弧菌可引起人类甲类传染病——霍乱,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是霍乱的病原体。其主要致病因素是霍乱毒素(CT),是一种染色体调控的、不耐热的肠毒素。

在自然情况中,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霍乱通过粪-口传播,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和排泄物污染水源和食物后可引起传播。其次,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亦起传播作用。近年来发现不论埃尔托生物型或O139霍乱弧菌,均能通过污染鱼、虾等水产品引起传播。居住拥挤,卫生状况差,特别是公用水源是造成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不常见。

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胃酸可消灭食物中的霍乱弧菌,但在胃酸降低或摄入大量的霍乱弧菌时,可以通过胃进入肠道。肠道内的环境有利于霍乱弧菌的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导致疾病的发生。患者出现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并含大量弧菌,此为本病典型的特征。

疾病最严重时,每小时失水量可高达1升,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而导致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碱血症和低容量性休克及心力不齐和肾衰竭,如未经治疗处理,病人可在12~24小时内死亡,死亡率高达25%~60%,但若及时给病人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死亡率可小于1%。

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比O1群严重,表现为严重脱水和高死亡率,且成人病例所占比例较高,大于70%,而O1群霍乱弧菌流行高峰期,儿童病例约占60%。

微生物检验

由于霍乱流行迅速,且在流行期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极大,早期迅速和正确的诊断,对本病的治疗和预防本病的蔓延有重大意义。

显微镜检查

涂片染色:取患者米泔水样或粘液絮状粪便标本直接涂片,空气自然干燥,在火焰上固定(温度不可太高,以免影响菌体形态),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新鲜粪便中弧菌较典型,呈鱼群状排列。

动力观察:可用悬滴法,压滴法或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动力,霍乱弧菌运动活跃,新鲜粪便标本中常呈“穿梭样”或“投标样”运动。

分离培养

将标本直接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35℃6~8h后,接种TCBS琼脂平板上,35℃12~18h观察菌落形态,取可疑菌落,应用0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多价和单价抗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结合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作出初步报告。将与抗血清凝集的菌落进一步纯培养,依据全面的生化反应,血清学分群及分群进行最后的鉴定。

预防

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EL-Tor生物型抵抗力较强,在河水、井水、海水中可存活1~3周,在鲜鱼,贝壳类食物上存活1~2周。在正常胃酸中仅生存5分钟。霍乱弧菌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煮沸1~2分钟,水中加0.5ppm氯15分钟可被杀死。0.1%高锰酸钾浸泡蔬菜、水果可达到消毒目的。

病愈后一些患者可短期带菌,一般不超过3~4周,真正的慢性带菌者罕见。霍乱大流行至今仍未平息,因此,霍乱被列为国境检疫的传染病。

治疗

目前临床上治疗首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甲硝唑/甲氧苄啶,备选药物为多西环素。霍乱弧菌感染可引起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的腹泻、脱水和酸中毒,及时补水、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非常重要。对于具有自限性的腹泻而言,体外药敏试验并非必须,但对于监控霍乱弧菌的耐药性发展趋势有意义。

尽量在发病早期和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患者粪便、呕吐物或肛门拭子送检,因霍乱是烈性传染病,一旦做出初步判断或确诊都应即刻通知临床,隔离并治疗患者,协同疾病控制中心尽早查清传染来源,必要时实行疫区封锁,以免疾病扩散蔓延。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